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三明泰宁最美乡村“福”路

2022-06-01 15:28:07  陈启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泰宁“最美乡村‘福’路”,如诗如画风景路,绿色生态文旅路。许平南 摄

东南网6月1日讯(通讯员 陈启芳)公路穿过丹山峡谷,像一条玉色带子美丽蜿蜒,缠绕着翡翠般的山峦。6月1日,走进三明泰宁新桥乡岭下村,但见沿路远山如黛,片片丹霞隐在雾色氤氲中;空气清新,抬眼望去一片秀绿,好一条如诗如画“风景路”。

这是一条“最美乡村‘福’路”。5月24日,福建省首批“最美乡村‘福’路”授牌仪式举办,泰宁明清园至新桥岭下公路获此称号,也是三明入选的唯一公路。

美丽蜿蜒 如诗如画“风景路”

这条“最美乡村‘福’路”,由X758城上线和X761新余线组成,全长30.4公里,其中15.1公里沥青砼路面、15.3公里水泥砼路面。道路总投资7500万元,按照“路面平整、路缘清晰、标志完整、标线醒目、排水顺畅、绿化美化”高标准建设,于2018年7月建成通车。之后,泰宁又投入2500万元进行绿化提升,并配套了休息区、服务区、观景台、港湾式客运站等公路设。同时,一次性投放75辆价值4500余万元的新能源公交车,践行低碳生态绿色交通。

美丽“福路”路线途经杉城镇、上青乡、新桥乡,带动3个乡(镇)20余个贫困村、偏远村群众脱贫致富,3万余人受益。它还把沿线的明清园、上清溪、状元岩、九龙潭、红石沟等景区,及红色岭下村等各类旅游元素有机串联,形成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公路景观产业带,实现了“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美好体验,成为百姓心中的致富路、造福路。

泰宁“最美乡村‘福’路”。李宝帮 摄

串珠成链 绿色生态“文旅路”

上青乡崇际村豆腐坊里热气腾腾,村民杨美林专心制作油浆豆腐,为游客预定的豆腐宴忙碌着。

崇际村是上清溪景区所在村,村内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九龙潭、红石沟等景点也离村不远。然而,10年前通往崇际村的道路还是简易贯入式沥青路面,特别是2010年水毁后公路严重受损,多处路基下沉。崇际村民守着青山绿水大好资源,却因交通不便制约着经济发展。

在进行明清园至崇际村公路改造升级时,泰宁深度融入“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放大农村公路在带动沿线特色产业发展的效应,将这条串联起几个景区的绿色生态路建成当地“民生路”,让群众从“走得了”变成“走得好”。崇际村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交通“瓶颈”打破后,更是一路通百业兴,研学写生、文旅康养、特色民宿、农村采摘等新业态经济随之蓬勃发展。

上青游浆豆腐远近闻名。村里建起豆腐文化体验馆,杨美林搭上旅游“顺风车”,学会了做豆腐的手艺,很快就在豆腐坊里找到了工作,月工资2000余元。加上从事保洁公益岗位、养鸭种西瓜,杨美林不仅脱了贫,还盖起了新房,生活幸福滋润。

豆腐坊负责人杨其健同样喜悦,“之前,只有少数游客会来我这用餐,自从公路改造后,不少自驾游、写生团都慕名而来。同时,县里将淘气节、小城过大年等大型特色活动放在村里举办,为我每年带来约20万元的营收。”

如今的崇际村,乡村旅游火爆,村民利用闲置农宅入股合作社,打造写生基地,2019年接待游客3.6万人次,接待写生团队3.2万人次,实现了百姓和村财“双增收”。此外,该村先后获评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第四批最美宜居小镇、全国生态宜居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金牌旅游村”等荣誉。

泰宁“最美乡村‘福’路”,如玉色缎带美丽蜿蜒,畅通沿途村庄的经济发展经络”。许平南 摄

畅通经络 乡村振兴“致富路”

新桥乡岭下村,村干部黄建斌正在酿酒坊里查看米酒的发酵情况。因着“福路”的建成,去年,他的米酒销量大增达到1.5万公斤,年收入突破20万元。产业红火后劲足,他又与村里的党员能人成立“一杯米酒”专业合作社,整合资源共同酿制“岭下红”米酒,使其成为村里的一项特色产业。

岭下村是一个红色村庄,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建立红色政权,燃起星星之火,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改革开放后,岭下村被确立为革命老区基点村,也曾是一个村容村貌、基础设施、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2017年起,岭下村开发红色资源,陆续打造“游击队员黄炳茂之家”、初心公园、红色文化展厅、红军战壕等旅游景点,发展红色旅游。

上青乡到岭下村“最美乡村‘福’路”支线的开通,为村里红色旅游及经济发展畅通了“经络”。2018年以来,岭下村每年接待参观、调研的党员干部、游客多达2万余人次。游客来了,人气旺了,岭下村一方面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方面鼓励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养产业,村里岭下米酒、山泉水、岭下大米等特色农副产品“活”了起来,卖到了山外。如今的岭下村面貌焕然一新,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 万元,村财收入29万元,村民真正实现了“脑袋”“口袋”双丰收,成为省、市、县乡村振兴的典范。

近年来,泰宁县坚持“统筹规划、串珠成链、协调发展”,从注重单纯的农村公路管理效能向助力乡村振兴转变,不断探索实践“交通+”模式,不仅极大改善了沿线群众的安全出行,一条条农村路更是串联起泰宁县域的“1小时交通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同时,开发农品整车物流服务、寄递服务等业务,为农产品进城打通上行通道,打造独具魅力的“路衍经济”,形成了“修一条路、造一片景,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乘数效应。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