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聚焦 > 正文

三明聚焦“福”文化推广宣传精彩纷呈

2022-08-17 08:41:58  陈 渴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陶瓷、纺织品等手工美术产品,三元宫廷金银器、古琴等知名非遗项潮玩……8月13日至14日,万达夜间文创集市主题活动在三明万达广场举办,现场文创潮品引人注目。文创产品是近年来文化产业的“新势力”,成为传播本土文化的新载体。“福”文化,也在这天马行空的创作之中,跃出纸面“活”起来。

在三明,“福”文化宣传推广内容遍布生活方方面面。今年以来,围绕打响“福”文化品牌,我市突出氛围营造、结合融入、引导培育,进一步增强“福”文化意识、丰富“福”文化内涵、拓展“福”文化外延,掀起全市“关注‘福’文化、参与‘福’文化、乐享‘福’文化、发展‘福’文化”的浓厚氛围。

“福”历史承载文化基因

7月15日,“喜迎党的二十大·百名作家讲百福”文学公益讲座走进泰宁,题为《从泰宁明清园看“福”文化》的讲座吸引了60余名“福”文化爱好者前来旁听。主讲人王晓燕深入解读明清园内古建筑、古木雕、古字画、楹联等藏品的各种形制的“福”字和图案,挖掘寓意与内涵,阐释千年古邑泰宁独特的“人文之福”。

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今年,我市开展“福”文化诗词征集活动,“号令”一发,广大诗词爱好者才思泉涌,短短一周就创作了百余首富有生活气息、独具三明特色的“福”文化诗词作品。

“柳绿桃红,虎岭葱茏。望高铁,巉谷穿龙。风和气正,百业兴隆。喜踏春游,赏春景,沐春风。麒麟望月,璀璨天宫。绿都人,妙手神工。胸怀禹甸,四海相逢。正人争先,村争富,市争雄。”《行香子·福满三明》是此次征集中脱颖而出的作品。诗词歌颂三明人团结奋斗精神,勾勒出一幅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之图景。

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福”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征集活动中,我市推荐参赛作品1110件,占全省总数的24.4%,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福印千年·玉纸呈祥》等4件作品获奖。

除了诗词,“福”文化影视作品创作也呈风生水起之势。省重点电视剧《大金湖》进入后期剪辑阶段,正在协调央视黄金档播出;电视剧《烟火人间》完成剧本初稿;大型音乐剧《幸福的烟火》已开展创作采风并完成剧本初创;《你所不知道的三明》系列短视频推出至第九集《闽王首站》。

“福”,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沉淀,“福”文化入校园,进机关,丰富精神生活,厚植爱国情怀。在山水中感受“福”,在城市中挖掘“福”,5月至8月,我市举办“行走绿都 ‘福’见三明”英文演讲比赛活动,吸引全市1300余人踊跃参加,还征集一批优秀视频作品,大力宣传三明“福”文化,讲好三明故事,展示良好形象。

今年暑假,三明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设置“你所不知道的三明”专题,引导组织师生深入我市各地,挖掘“福”文化资源,形成向外推广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让当代年轻人成为“福”文化的坚定传承者。

“福”经济赋能文旅产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福”的向往,与中华民族同生,与社会发展同步。

扁肉是砖、拌面是钢,小吃筑成了沙县的高楼大厦,书写了篇篇“民生大文章”。沙县区充分利用小吃门店点多面广的优势,让小吃成为“福”文化推广的重要载体。

沙县区设计“福文化+沙县小吃”氛围装饰产品,包括工作帽、徽章、酱料罐、扫码架、墙面贴纸、外卖卡片等,投放至全国3230家小吃门店,“福”文化在沙县小吃店内生动展示,成为小吃产业发展的“助力器”。

5月19日是第12个“中国旅游日”,2022“中国旅游日”福建分会场主题活动暨“沙县小吃·福味”启动仪式在俞邦村举办,推出400多项文旅活动和惠民措施,举办“百城万店有福味”福建文旅品牌进沙县小吃宣传推广活动。

7月15日正式开园的沙县小吃亲子主题乐园,是集科普、亲子、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乐园。“福”文化的融入,让市民沉浸在亲子欢乐中时,感受“福”文化“零距离”熏陶,让“福”文化代代相承。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融合举措,不仅让人们看得到、感受得到“福”文化,而且让人们更愿意走进沙县小吃店畅享舌尖之福。

以美食为龙头,全市各地围绕“中国绿都 ‘福’见三明”主题,结合“五一”、端午等节假日,不断开发推出主题多样的精品旅游线路,各县(市、区)推出“游福源、集福运、宿福地”旅游线路产品,实现旅游效益最大化。

“一县一全宴”是宣传“福”文化的有效途径。截至目前,已举办清流全羊宴、永安全笋宴、大田全猪宴、尤溪全菇宴、建宁全莲宴。

以美食之名,传福地魅力,7月22日,我市参加在昆明滇池举办的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其中,“中国绿都·全宴三明”美食手册深受参展嘉宾和游客喜爱;8月3日,三明文旅产品“进机关、进企业”主题宣传活动走进省广播影视集团,介绍“一县一全宴”特色美食,邀请省广播影视集团全体职工“看丹霞、观百鸟、探溶洞、赏花海、品小吃”。

“福”文化擦亮“满意在三明”

从创造之初,“福”就被赋予美好寓意:人们手捧酒器祈祷神灵护佑,既有幸福生活的物质展现,也有心灵慰藉的精神诉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福”字的含义也被延伸和丰富,几乎涵盖了国人对一切美好愿景的描绘,是深植于民俗文化之中的价值追求。

人民对“福”,有着永恒的追寻。

如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民生有保障的指征,也是人民添福的条件,更是弘扬“福”文化的要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擦亮精神文明金字招牌,持续打响“满意在三明”品牌。

今年5月起,我市持续在全市范围内派发一揽子民生服务“大礼包”,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更多关心关注特殊和困难群体。

上半年,我市累计发放各类老年人补贴1405.5万元,惠及16.26万名老年人;为全市1167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助学金553.5万元;投入资金6219.7万元,推动3936户5674人城市困难家庭得到帮扶救助;筹集慈善帮扶资金482.66万元,累计有8932名困难群众受益;为全市城乡困难群众、重点优抚对象等3394人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383万元。

6月22日,“最美人物 福满三明”三明市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巡讲活动走进沙县区凤岗中心小学。系列巡讲活动进行过程中,各级各部门精心策划,开展200余场次系列主题活动,激发全社会参与公益慈善热情,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弘扬志愿精神。

为民初心亘古不变,为民服务永无止境。心中谋划着民生,嘴边常挂着百姓,双脚踏步人间正道,全市人民正一起奔赴更加幸福美好的有“福”未来。

(三明日报记者 陈 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