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政法 > 正文

清流法院:流动的法庭 不变的初心

2022-10-18 16:22:06  桂紫萍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惠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0月18日讯(通讯员 )背着法徽,拿着卷宗,爬过大山、走过田坎,来到村组、企业、学校……从2016年进村入户开展“车灯下的调解”,到2022年探索线上“灯光法庭”,清流县人民法院大力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内在精神,找准发力点,坚守司法为民服务初心,为营造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基层服务保障。

坚守初心、便民利民,下沉一线融入治理

2016年,清流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近30年的老党员、金融审判庭庭长杨木森,依托“一支部一特色”司法党建品牌创建,在农忙时节利用下班时间联合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到涉金融纠纷农户家中进行诉前调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六月的清流,正是农忙时节,法院下乡送达、调解常吃“闭门羹”。“既然老百姓没有空,我们就找老百姓有空的时候,到他们家里、到田埂上去做工作。”接下来那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杨木森便带上两个书记员,每天傍晚出发、戴月而归开展金融纠纷入户诉前调解,“三个臭皮匠”的足迹踏遍辖区暖水、基头、拔里、下戈等十余个村居。经过耐心与农户沟通,促成十余户当场还清欠款,另有七十多户同意分期还款。

有一次,他们在一名欠款农户家门口等到晚上八九点钟仍然大门紧锁。原来,那户人家还在田里劳作。经村民指引,杨木森法官一行在田埂上找到了欠款人,因夜色太暗无法看清材料,驾驶员打开车灯照明,同行的书记员拍下了这一幕,“灯光法庭”这个朴素的称呼由此而来。

创新引领、延伸服务,深入基层为民解忧

清流法院司法为民的这盏“灯光”,始终未曾熄灭。这些年来,每逢农忙时节、过年前外地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时,法官们的身影都会出现在农家院里、田间地头,“灯光法庭”服务的案件类型也不再局限于金融纠纷。

以“灯光法庭”工作为纠纷化解载体,结合各试点村村情,建立驻村法官工作室,选派驻村法官工作组,选聘乡贤、综治网格员等作为特邀调解员,促进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就地化解、源头预防,营造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治安环境,为村民搭建“家门口”的司法服务平台,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提升靠前服务意识,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主动选取一些在当地多发易发、当事人行动不便、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等案件,开展“菜单”式精准普法,联合“饿了么”清流分公司开展“送法进万家”活动,增强群众法治理念。

笃定前行、诉非联动,多元调解化解纠纷

今年3月,清流法院利用金融司法协同工作室成功调解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告清流某公司、谢某于2019年11月,在某银行电子服务平台办理了小额微快贷借款,约定借款35.7万余元,借款到期后被告未能依约履行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原告遂向清流法院起诉。

承办法官在收到案件后,立即启动“金融司法协同调解”机制。调解过程中,金融调解员利用专业知识针对被告就逾期利息及罚息方面的异议问题进行释明,承办法官从法理上向双方当事人释明诉讼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风险,最终在法官与调解员耐心细致劝说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这是清流法院强化联调联动,促进纠纷精准化解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清流法院将“灯光法庭”积极融入诉源治理,全面落实一站式建设部署,搭建集约平台、推进多元共治、深化诉源治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大量纠纷优质高效化解在诉前,群众的司法体验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做好联动调解文章,与20余个部门建立诉非联动工作室,推动主管部门设立金融、物业等专业调解组织,促进纠纷联动化解。做好乡贤调解文章,设立驻村法官工作室、老兵调解室等,选聘乡贤担任调解员,构建“法官+乡贤”调解模式,促进纠纷源头化解。做好律师调解文章,建立律师值班制度,探索“律师调解+司法确认”模式,促进纠纷多元化解。做好线上调解文章,建设云上法庭、线上音视频调解室,通过视频、远程便捷化解纠纷。

近年来,清流法院以“灯光法庭”为辐射点设立法官工作室、巡回法庭审判点,架设起了亲民、利民、为民的“连心桥”,推动诉非联动工作纵深开展。诉非联动工作来,运用调解平台调解案件2788件,调解成功1896件。其中,乡贤参与调解851件,律师参与调解509件,在线提交司法确认书361件。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