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前缘,双向赋能双向奔赴——访三明市委书记黄如欣
2023-02-11 11:43:29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
分享到:
|
沪明新村、沪明路、沪明小学、沪明幼儿园……在距离上海800多公里的福建省三明市,随处可见的上海元素,诉说着上海和三明之间割舍不断的情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支援福建工业基地建设和“小三线”建设,18家上海企业整厂迁到福建三明,数以万计的上海子弟跟随列车向南飞奔来到三明这片红土地,建起了一座新兴工业城,留下了一段沪明情深的历史佳话。 岁月轮转,真情不变。去年,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政策,明确上海市与三明市开展对口合作,进一步支持三明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此后短短几个月,沪明两地已开展互访交流60余批次,明确上海浦东、虹口、杨浦、嘉定等4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对口三明11个县(市、区),确定了红色文化宣传、园区产业、文旅康养等10个重点合作领域,续写“沪明情”。 去年8月31日至9月2日,三明市委书记黄如欣曾带队到上海开展对口合作工作对接。“和以前的合作不同,新时代的沪明对口合作更强调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黄如欣在三明接受采访时说。 在观念精神上形成同频共振 记者:沪明情谊源远流长,现在又有青春版“沪明情”,如何形容三明和上海之间的关系? 黄如欣:我们用8个字来形容三明和上海之间的关系——再续前缘、再谱新篇。 三明与上海的历史情缘可以追溯到我党成立之初。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三明是“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上海与三明从事过革命斗争。1928年,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成为闽西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上海作出设立福建临时省委的决策后成立的,姜敢等一大批三明籍进步青年也多次深入上海开展革命斗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时任上海市领导、闽西籍革命老前辈陈丕显同志牵线推动,上海18家轻工企业迁入三明,近万名上海籍职工及家属落户三明,当年全国十万支援三明“小三线”建设大军,每十人中就有一名来自上海。这些上海子弟援建三明、扎根三明,为三明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没有当年上海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三明。 如今,上海与三明又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我们将在原来合作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对口合作的要求共创新局面。以前三明与上海的合作,更多是上海来支援三明,我们现在更强调的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双向赋能、双向奔赴,共谱对口合作新篇章。记者:如何理解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黄如欣:去年,我们赴上海对接时,谈的第一点并不是希望上海支持三明多少资金、项目,而是更希望学习上海的先进理念和开放精神,在观念上、精神上形成同频共振,这是两地合作的基础。 其次,三明有自己的一些优势。比如,三明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拥有好山好水好风景,3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70个,沪明两地可以共同出台优惠政策,将三明打造成上海后花园;我们也有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和生态资源,上海企业可以到三明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丰富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我们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探明的稀土、微晶石墨、萤石等矿产有79种,铅锌矿、钨矿等储量全福建省第一。三明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和上海的资本、技术、经验、人才等优势对接,用资源换技术、换市场、换支持,推动优势互补、互促共进,实现1+1>2的效果叠加。 打造新沪明合作示范产业园 记者:通过新时代的沪明合作,三明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黄如欣:三明有着辉煌的过去。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国各地的支持下,三明的工业曾经在福建名列前茅,直到1993年,三明的GDP常年排在全省第二位,仅次于福州。福建省的第一炉钢、第一台载重汽车、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第一台收音机、洗衣机都产自三明,这里有着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扎实的工业基础。 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三明的产业转型慢了,发展步子小了。目前,资源加工型的传统产业仍占全市工业总量近60%左右,60%的工业品处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中低端。对三明来说,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迫在眉睫、大有可为。 下一步,我们将主动融入上海产业链建设,以三明国家级高新区为平台,探索“上海研发+三明制造”“上海品牌+三明制造”“上海总部+三明基地”等模式,积极与上海市国资委、上海临港集团等沟通对接,找准产业合作的契合点,共同打造新沪明合作示范产业园,既为三明革命老区增强“造血”能力,又为上海产业链拓展提供更大空间。 三明发展还有一个困境,就是高端人才难引进、留不住。我们希望通过建立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制度,在不改变人才与原单位关系的基础上,将上海人才吸引到三明工作或创业。同时,我们也计划在上海建设“人才飞地”,助力三明招才引智。目前,上海和三明机场已通航、动车已直达,已形成“半日经济圈”,人才流动很便利。 好的项目两头都可以落地 记者:听说三明的沙县小吃已正式常驻上海市机关食堂,目前三明和上海的合作进展如何? 黄如欣:目前,上海已有3000多家沙县小吃门店。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沙县小吃往“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 根据最近印发的《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三明与上海将在支持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中展开合作。我们将依托沙县小吃门店规模优势和产业基础,引进上海食品加工、数字经济、平台服务等相关企业,建设沙县小吃预制菜生产基地、中心化服务平台和地域性网络分中心。推动沙县小吃进入上海市高校、机关食堂,参与上海早餐工程及上海国际美食之都等建设,拓展沙县小吃标准示范店上海门店规模,设立上海市沙县小吃运营中心,建设沙县小吃物料城市配送仓。 这些都是新时代沪明合作的缩影,无独有偶,随着两地互访交流日趋紧密,各领域合作交流全面铺开…… 在红色文化交流方面,由上海市中共一大纪念馆推出的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在三明巡展,三明红色历史通过上海党史网站、公众号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三明深入挖掘上海援明历史,梳理撰写沪明故事,制作《沪明情向未来》专题片,拍摄《沪明往事》纪录片。在产业合作方面,合作建设药物研发生产基地、三元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项目,三钢集团和宝武集团签约三钢智能制造项目,与上海市国资委、上海临港集团就共建新沪明合作示范产业园达成合作意向。在文旅康养方面,双方建立了疗休养服务、文旅推介等常态化合作机制,与上海锦江集团合作建设锦江国际度假酒店,清流、泰宁、沙县等地的康养基地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职工疗休养基地”“养老基地”。在乡村振兴方面,除了沙县小吃正式常驻上海市机关食堂以外,三明优质农特产品在上海综合服务平台上线销售、进入2022上海金秋展,市农科院、建宁县与上海市农科院分别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社会事业方面,两地教育部门签订对口合作框架协议,对口区县多所学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多家上海医院在三明设立名医工作室,上海复旦临床病理中心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达成协作意向。在人才交流培训方面,双方明确在就业、人才、社会保障等领域开展合作,并在干部培训、党员教育等方面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记者:对下一步的沪明合作,有何期待? 黄如欣:推进沪明对口合作,两地热情都很高,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把合作做实,能够生成更多的项目。好的项目不一定要全都落地在三明,也可以落地在上海,只要对双方有利,都要积极主动推进。 三明市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倍加珍惜机遇,坚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常态化开展对接,加快推动合作意向转化为具体项目,从条件成熟、马上能做的事做起,以点带面推动对口合作持续深化、全面铺开,努力打造新时代对口合作典范。 (解放日报 记者 陈抒怡 孔令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