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奋进在新时代的春天里
2023-03-23 08:50:56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练为泉 |
分享到:
|
三月,春意正浓。绿水青山环抱的三明,天蓝地绿,秀水长流。一幕幕抓重大项目,促高质量发展的实干笃行画面在此定格;一步步跨越地域,携手进发,探索开放合作新路的脚步大步迈开;一笔笔惠民利民,绘就美好生活实景图的画笔在此落下……迎着和煦春风,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追逐春天的脚步从未停歇。 这是肩负嘱托的前行,这是铭记深情的奋起。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心怀鼓舞,昼夜兼程。贯彻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全面部署全市“抓重大项目,促高质量发展”工作,以踔厉奋发的实干实效,奋力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样板,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三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狠抓项目 拼出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踏上新征程,推动新发展。兔年伊始,省委部署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吹响了开局之年全省上下同心奋进的冲锋号角。 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立即面向全市召开2023年“抓重大项目,促高质量发展”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动员全市上下从一开年就拉满弓、绷紧弦,收心归位、进入状态,切实增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紧迫感、责任感,以争优、争先、争效的高度自觉,奋力拼经济、促发展,全力实现“开门稳”“开门红”。 招商引资全力加速,项目建设势头正酣,企业发展更具活力,营商环境提档升级!三明正全力以赴启新程、开新局,拼出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拼发展,拼的是速度。2月15日,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5.5万吨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生产线的中吉高科新能源材料项目,在三明经济开发区吉口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工;总投资95.1亿元,带动全市钢铁产业冶炼装备进一步向绿色化、智能化、大型化提升的三钢智能制造及产能提升改造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今年,共有包括将乐县温氏集团产业化融合发展、三明生态新城人才房配套建设、三明经济开发区高新材料产业园(一期)等涵盖能源、生态环保、工业等七大领域的300个项目,列入我市重点项目盘子。一个又一个项目奋力“加速跑”,为我市抢抓发展先机,推动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的目标,提供助力。 拼发展,拼的是力度。眼下,省重点技改项目——海斯福高端氟精细化学品项目,4万吨电解液生产线一次性试生产成功,标志着海斯福已具备液体锂盐槽车来料、自配液态锂盐等工艺流程,企业锂电电解液的技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生产效率再上台阶。出台重点企业增资扩产促进转型升级方案,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7家、“专精特新”企业16家;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1+3”政策,全市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6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71家……去年以来,工业发展增添动能,第三产业扩量提质,这背后离不开全市干部用心用情用力攻坚项目的韧劲、拼劲、较真的劲儿。市、县领导带头深入园区、企业、项目,开展现场调研、现场办公,一线协调、一线解难,实实在在帮扶企业、服务项目,破解用地、资金等问题;各职能部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全方位对接、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蓄足发展动能,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出硬核之策,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高效。 拼发展,拼的是角度。九牧集团与我市签订投资意向协议即是其中一个有力注解。2月22日,作为全球卫浴行业领军企业,九牧集团选择三明,并计划投资约100亿元,在三明投资建设新型材料产业园。依托我市丰富的矿产资源,九牧集团将发挥龙头企业创新领先优势,建设绿色创新高质量产业集群发展生态,积极应用新科技、新材料,推动三明的青山绿水转化为金山银山。加快推进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和旅游资源整合,推动资源往产业集中、往园区集中、往深加工拓展,我市正用好独特优势,放大比较优势,加快汇集发展新势能。 “山区也要增强信心,我们自有我们的优势,自有我们的长处,发挥好了,同样可以当状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三明老区苏区干部群众始终铭记。不负春光、尽锐出战,奋进在春天里,我市正以重大项目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进一步加快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借梯上楼 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市坚持抢机遇用政策,在岁月积淀中,发力区域合作。 革命老区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挂怀。《国务院关于同意建设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批复》《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上海与三明的对口合作。 “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在沪明对口合作关系确立后,短短几个月里,沪明两地间持续互访交流,并形成“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3个层面的工作组织架构。按照“上海所能、三明所需”原则,秉承“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理念,双方共同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合作项目。三明至此迎来开放合作新机遇,重新牵起与上海跨越一个甲子难以割舍的历史情缘。 2月24日至25日,我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进行项目签约、区县结对、座谈交流、主题展览、小吃推介、明品展销。现场签约项目21个、计划投资106.13亿元;上海市浦东新区、虹口区、杨浦区、嘉定区与我市11个县(市、区)签署结对协议,着力在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红色文旅、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等方面拓展合作领域……一组组数据见证着上海——三明两个地理坐标间的再次携手。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前景,也让两座城市期待着迸发出合作的新火花。 黄浦江畔生机勃勃,沙溪河边同样春意盎然。合作,不止在单向发力,更在于双向奔赴。2月25日上午,伴随着春日里温暖的阳光,上海的专家、学者们再次踏上三明这片红土地,举行沪明人才合作签约暨上海名医“师带徒”对接活动,在绿水青山间书写心手相牵、共向未来的新篇章。 活动期间,上海大学、上海医师志愿者联盟、上海沪闽人才交流中心、上海大学对外联络处、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分别与市委党校、市总工会、市农业农村局签订合作协议;上海大学(三明)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上海医师志愿者联盟名医名师(三明)疗休养基地、上海沪闽人才交流中心三明人才驿站一一授牌;32名上海名医与我市121名公立医院优秀骨干医师,签订结对意向确认表,正式建立师徒关系……一项项合作落地开花,沪明合作也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行。 开放不停步,大门越开越大,步伐也越迈越广。新一轮中央和省级单位对口支援三明工作扎实推进,宁化应急产业园、明溪原料药绿色生产基地、清流华润绿色高新建材产业园、建宁粮食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百趟专列进泰宁”等项目加快实施,省直单位对口支援实现11个县(市、区)全覆盖。京闽科技合作持续拓展,三明中关村科技园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入驻企业224家,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开启第三轮三方共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深入推进,厦明火炬新材料产业园、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新引进产业项目25个、总投资45亿元,16个项目建成投产。明台合作交流持续深化,第十七届林博会、首届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正式获批。 从沪明对口合作,到加强与北京科技创新合作,再到深化闽西南、明台交流合作;从推进山海协作,到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全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新征程上,三明发挥比较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正全力把握这些难得的机遇,奋力走出一条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人民至上 共享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春回大地人间暖,三明山乡美如画。绿水青山里,特色改革正洋溢着幸福“好日子”;浓浓乡愁间,乡村建设飘荡着致富“好前景”;街头巷尾处,民生事业描绘着美好“实景图”…… 新时代,人民对幸福的追求,是更有品质的生活。 “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牢记嘱托,一年来,我市对民生各项事业的投入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 ——坚持惠民利民导向,持续向改革要动力。 改革,是三明的“基因”。一年来,我市医改、林改、教改、绿色金融等特色改革走深走实,一幅幅披坚执锐、砥砺前行的改革画卷,在三明红土地上亮丽呈现。 医改再深化稳步推进,第六次受国务院督查激励,成功申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医药管理局组建挂牌工作,创建“无陪护”“无红包”医院,出院患者和职工满意度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位。 林改持续发力,入选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在我市举办,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为全省首家区域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并投入运营,“碳票”变“钞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做法在党的二十大新闻发布会上发布。 教改扎实优化,“总校制”改革、留守儿童“雏燕”关爱行动入选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三元入选教育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区),课后服务实现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 绿色金融改革取得实效,推出“福碳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我市列入国家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沙溪流域生态治理及资源化一体开发EOD项目入选国家试点。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改革“基因”已融入三明发展的时代底色,并将红利一一兑现为民生福祉。 ——机制探索脚步持续加快,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 一年来,我市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2022年,全市共完成村庄规划编制1046个,培育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38条,沙县小吃管理服务标准化项目入选国家级试点,全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 以美为令,向美而行。如今,我市所坚持的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已由纸上跃进现实,一片片沃野,俨然变成令人向往的诗意田园。 ——补齐民生短板,群众获得感越来越丰厚。 全面完成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25项。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48个,新建普惠托育机构17个,年度新增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2.47万个,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居全省前列。出台援企稳岗促就业等政策措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改扩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4个、建设长者食堂44个。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老年人体育协同发展,全年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243场次。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日益提升,建成全省首个福文化主题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35个项目全部开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长效化推进,三明市民文明积分制全面推行。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全力保障好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深入推进平安三明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我市群众安全感率居全省第二名,执法满意率、扫黑除恶好评率居全省第一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教育到就业,从健康到养老,从体育健身到文化惠民,从统筹疫情防控到深入推进平安三明建设……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夯实,无不见证着三明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的新突破。 牢记嘱托再出发,接续奋斗谱华章。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老区苏区儿女奋发前行,为奋力建设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书写更加灿烂的篇章。(三明日报记者 刘莉婷)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