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学院三下乡:“三基色”助力讲好非遗故事

2023-08-11 20:16:18  张晓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练为泉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8月11日讯(通讯员 张晓琳)7月24日,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三基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以“寻、听、守、悟”四步并举的方式,沉浸式体验“行走中的蓝色课堂”,由此,寻传统瑰宝、习非遗手艺、传文化底蕴,为讲好非遗故事奉献青春力量。

探“寻”非遗瑰宝,领略古法造纸魅力

在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实践队成员先后走访“客家三馆”,深入了解客家民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领悟非遗文化的魅力。“玉扣纸是福建竹纸的重要代表,色泽温润如玉,制作工艺精密复杂。”伴随讲解员的解说,玉扣纸的历史由来、制作工序、发展过程如画卷般铺开,向实践队成员娓娓道来,并借助VR技术还原玉扣纸制作过程,让人身临其境,感慨万分。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学好学科专业知识,将其转化为加强历史印迹保护、繁荣非遗文化的不竭动力,着力阐释好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当代价值。

实践队成员吴建瀚表示,“玉扣纸二十八道工序紧密配合、环环相扣的生产画面令我叹为观止,匠人们对制作工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中华民族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

聆“听”非遗记忆,体验活字印刷技艺

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一代代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和努力。随后,实践队成员前往中国印刷博物馆宁化分馆,在观赏精美绝伦的木活字印刷作品中详细了解木活字的起源及发展,聆听解说员讲述中国印刷文化历史,品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技艺与匠心独运。同时,成员们对木活字非遗传承人邱恒勇进行采访,双方就木活字印刷的风格特征、技艺流程、发展现状等主要内容进行深度学习、交流与调研,切身实地感受木活字印刷技艺的独特之处,探寻宁化非遗文化发展的新路径。

“木活字印刷术遵循古法,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 团队成员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木活字印刷技艺,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领略木活字印刷艺术之美。实践队成员叶姚在完成木活字印刷作品后深有感触,“木活字印刷环节十分考验耐心,我深刻体会到了手艺人的匠心和非遗传承的不易。作为青年要努力将非遗技艺薪火相传、延绵不绝,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坚“守”艺术本源,展现木偶戏剧风采

一提一拉之间,木偶随之闭眼、拂袖、捋须……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实践团成员的阵阵叫好。据了解,水茜木偶戏属提线木偶,主要融合音乐、戏曲、服饰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多年来始终向人们展现出浓郁的乡土民俗民风气息。实践队成员勾维福意犹未尽地说:“我从未见过这种表演形式,此次体验令我感受到木偶戏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我们青年应守正创新、励学笃行,为木偶戏非遗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文明滋养和精神力量。”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还现场品尝了地道的客家擂茶,了解其调配、研磨、冲泡的制作过程,并通过拍摄、记录、宣讲等方式将地域特色文化进行宣传记录,焕发宁化传统文化风韵,擦亮蓝色非遗客家名片。

深“悟”实践体会,活化非遗传承新姿

玉扣纸制作、木活字印刷、木偶戏传承……一件件非物质文化遗产透露着中华民族数代人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倾注的智慧与汗水。实践结束后,团队队员们一一将实践调研所获付诸笔下,用文字寄托了对非遗文化保护的所思所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意识。“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技术,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相连接,致力于让非遗文化真正参与到生活中,留下鲜活生动的文化印记。”实践队成员罗自华在笔记中有感而发道。

探源中华文明、寻根非遗文化。此次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子在实践中寻觅传统文化和工艺匠心,凝聚新的力量守护和赓续非遗文脉,在实践中学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思政课”,用掷地有声的话语传颂新时代青年的强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