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大田:你们为国尽忠 我们守护英灵
2024-04-08 10:56:33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
分享到:
|
3月16日,村民林首水带着儿孙为刘元嵩烈士扫墓。 烈士纪念设施是重要的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教材,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清明节前后,我市各界人士自发组织前往烈士陵园祭扫。那些英烈与守护的故事,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赓续红色精神。 他们从乡下赶来给烈士扫墓 “刘元嵩烈士是你们大爷爷(曾祖父)的老战友,他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定的好日子,在一次剿匪战斗中牺牲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我们要永远纪念他。”3月16日上午,已经76岁高龄的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村民林首水,带着儿子、孙子和孙女来到大田县烈士陵园,给刘元嵩烈士敬献鲜花。从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扫墓算起,这是林首水第74年为忠魂扫墓。 刘元嵩原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孝都乡大河小刘家村,牺牲前是福建省永安军分区大田警备连副连长。1950年9月,他和战友在漳平市吾祠乡厚德村剿匪,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3岁。刘元嵩烈士临终前说,自己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苏中七战七捷战役,没想到死在土匪手中,希望战友们能为他报仇雪耻。 因为离家乡远,当时也不知道确切的地址,战友们只好把他安葬在与厚德村相邻的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 林首水的父亲林通道是大田县地下党的接头户,后来成为刘元嵩的战友,曾经多次给子女们讲述刘元嵩的故事。 因为参加地下工作被捕,林通道经受酷刑,可他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后来,他在监狱里患上严重的眼疾,致双目失明,被国民党当局释放。1953年,51岁的林通道病世。 “当年剿匪战斗,解放军有12人牺牲,战斗胜利后,牺牲的战士都得到了安葬。”林首水介绍。 父亲林通道生前无数次给林首水讲刘元嵩的英雄故事,但对烈士的相关信息,却知之甚少。 “父亲说过,刘元嵩是江苏常州武进人,他到底有没有家人,这些情况都不知道。”林首水说,自己的父亲过世前嘱咐,要他守好刘元嵩烈士的墓,找到其后人。 1985年,林首水光荣入党,更加坚定信仰。2004年9月,刘元嵩烈士生前的战友俞志南、林英才、邱清和、田是仲和林自寿等人,出资重修烈士墓,立了墓碑,举行了祭奠仪式。林首水捐款参与了烈士墓重修工作,受大家委托守护烈士墓。 随着时间流逝,烈士的战友们先后离世。林首水带着家人,把刘元嵩烈士当作亲人,继续守护烈士墓和寻找其后人。每到清明、冬至时节,他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为烈士扫墓,告慰英灵。 林首水年逾古稀,他和家人为烈士守墓和寻亲的事迹,打动了许多爱心人士,省市媒体为烈士寻亲助力刊播了众多新闻。2021年4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栏目,播发了林首水为烈士寻亲的消息,在烈士家乡引起反响。经过各级部门和群众的接力寻找,在家乡找到了刘元嵩烈士在世的堂弟刘元喜。 “为了让烈士能够有更好的安息环境,我们按照‘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原则,将零散烈士墓迁移安葬到县烈士陵园,进行集中管护。”大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周丽介绍,2023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县烈士陵园新建成了烈士集中安葬点,全面提升了陵园的基础设施。 林首水和家人对刘元嵩烈士怀着浓厚的情感,对烈士墓迁移心存顾虑。工作人员登门宣讲政策、播放县烈士陵园提升改造后的宣传片、介绍新建成的安葬点及专业集中管护等情况。去年12月23日,在林首水和家人守护下,刘元嵩烈士的英灵被迁移至县烈士陵园安息。 建设中心小学师生祭扫红军墓。 无名红军墓被村民世代守护 3月26日,春光明媚,天气晴朗。在大田县建设镇建设村439号光裕堂北侧山坡,今年66岁的村民林香朝,正在清扫无名红军烈士墓。 “我们家世代守护红军墓,已经有90个年头了。”林香朝介绍,本地人的风俗扫墓在冬至前后,每年此时他都会带上香烛、纸钱,祭扫无名红军战士。 “在清明节前,镇村党员干部、大田二中和建设中心小学的师生,必定会来给红军烈士扫墓。”林香朝说。 这位红军战士姓什么,家乡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大田县党史资料》记载:1934年7月18日,红九军团2000余人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大田建设等地。任务完成后,于8月10日开始陆续原路返回。其间,红军驻扎在光裕堂里,屋主林景地热情接待红军,并悉心照料负伤的战士。 “当时,有一名红军战士病逝在林家,林景地出资将其安葬在离房屋不远的王安垅山坡。”建设镇副镇长章永高说,林景地是林香朝的大伯父,去世前把守护红军墓的任务交给了其他兄弟及林香朝等人。 1983年,大田县人民政府在原址修坟立碑,祭奠英烈。 “革命烈士的墓地属于烈士纪念设施,是地方重要而且宝贵的红色资源。”章永高表示,红军墓就在建设集镇所在地,是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点。应群众要求,把红军墓保留在原地,没有迁移到县烈士陵园。 三迁烈士墓 代代祭忠魂 “桃源是一片浸染鲜血和革命荣光的地方,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红三军团(东方军)、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九军团,福建省军区红九团,闽赣省军区十二团、十七团、十八团等都在桃源开展革命活动。”3月28日,桃源镇党委副书记陈榕猇向记者介绍,为了铭记红色记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对桃源村的红军烈士墓,进行了多次维护,加强管理。 1935年8月10日,闽赣省军区17团特派员谢国兴,率领300多名战士在大田县桃源镇开展革命活动,国民党驻守桃源街的保安第二中队探知情况后,与红17团展开激战。 “军民与敌血战,激战至翌日黎明,连长罗孝炳身先士卒,连中数弹,壮烈牺牲,同时有11名战士也献出宝贵的生命。”大田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退休干部郑晓婷撰文称。 当地老人回忆:战斗结束后,红军在第二天清晨继续赶路,向永安青水方向行军,牺牲战士的遗体简易安葬在村中福星堂房子的后花台。 福星堂的房主陈三六和陈应美兄弟,用木板钉了两副棺材,把红军罗连长和另一位战士的遗体,迁移到村中后坑仔山上安葬。他们依据当时红军战士服装里面写的姓氏,用板砖刻下了“罗”“林”字,一起埋进坟地作为标志和纪念。上世纪80年代,陈应美再次将红军墓迁移至桃源村的牛轭坑。 2021年4月,桃源镇党委、政府对红军墓进行修缮,并于4月4日清明节当天,首次组织镇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祭扫红军烈士墓。 “桃源镇桃源村的红军墓和武陵乡百束村刘元嵩烈士墓,同时迁移到县烈士陵园集中管护。”周丽说,2023年12月27日10时,大田县烈士陵园举行零散烈士墓集中迁葬入园公祭仪式,许多老战士代表、烈属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 大田是革命老区县和中央苏区县,朱德、彭德怀、罗荣桓等20多位红军高级将领,曾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苏区人民开展筹粮筹款,积极扩红参战,为中央苏区的扩展及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据《大田县志》记载,仅1942年至1992年间,全县共收录烈士142名。 “大田县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50年,1957年改建,1988年迁到县城白岩公园西侧仙跳崙,现为三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碑‘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题词,为朱德亲笔题词。”周丽介绍,革命烈士陵园四周苍松翠柏环绕,庄严肃穆,每年的清明节、“9·30”烈士纪念日,迎来当地干部群众祭扫瞻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大田记者站 林生钟 通讯员 翁惠琴 文/图)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