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退役军人 > 正文

张康宁:寒谷村的“兵”书记

2024-05-08 17:25:51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皮肤黝黑、干练能干、言辞真诚,仍然保持着军人风采。这是宁化县淮土镇寒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康宁给人的第一印象。

从退伍军人到村主任、村书记,张康宁不忘初心,带领寒谷村从贫困村蝶变成为产业多元、村美民富的明星村。张康宁也成了村民心中的尖“兵”书记。

张康宁和山苏种植负责人一起察看山苏生长情况

历经考验 “兵”心依旧

1997年12月,张康宁参军入伍。在村里的时候,张康宁是名积极分子,入伍第一年,转正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训练刻苦、好学上进,参加过“98抗洪”,受到多次嘉奖,是军营里的标兵。

2000年,张康宁退役回到家乡。开拖拉机、开餐馆、做酒店管理……张康宁积极尝试,不同行业的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2009年,寒谷村面临换届选举,村支书张智明动员张康宁参加村委会主任选举。一边是难以割舍的乡愁,一边是蒸蒸日上的事业,经过抉择,张康宁决定放下高薪的酒店管理工作,回村参加选举,全票当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

对于张康宁的选择,亲友很不理解。大家纷纷问他,“村里这么穷,回去做什么”“农村工作错综复杂,受得了气吗?”

亲友说的这种情况,没多久就出现了。2010年,寒谷村进行环境整治,需拆除老旧房子,打造文化公园。村民老张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坚决不让拆自家猪舍,还当着村民的面质问张康宁。回想起当村民委员会主任这段时间,自己尽心竭力地做事,却得到这样的评价,张康宁心里很不是滋味。

像这样的情形,张康宁经历了很多。他也曾怀疑过当初的选择,放着舒服的城市生活不享受,放着赚钱的机会不去把握,却选择回到家乡当村干部,他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

在每次的思想挣扎后,张康宁始终选择继续坚守。他不断鼓励自己,“当兵的人从来都是越战越勇,既然回来,就要干出些成绩来。”

村子旧貌换新颜

怎么振兴寒谷村?张康宁有自己想法:先从改变村民思想、解决村民吃水难做起,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张康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逐户走访,大力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适时开展环境卫生评比、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村民。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村民们“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和睦、勤劳致富”在寒谷村蔚然成风。

吃水难是寒谷村的历史难题,村民们需要到两公里外的地方挑水,后来村里打了一个机井,但因扬程太高、出水量少,无法满足村民用水需求,“停一天水供一天水”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2016年,张康宁带着村两委四处奔跑,向上争取到资金300万元,重新寻找水源点,修建起蓄水坝,把水管接到每户村民家门口,彻底解决了吃水难问题。

“喝上接到家里的自来水,感觉就是甜。”村民孙林珠说,如今完全不用再为用水发愁了。

铺新路、建公园、修村部……在张康宁的努力下,寒谷村一步步向美丽乡村迈进。

“村容村貌好了,过去村里留不住人,现在很多人都选择回来盖新房子。”张康宁说。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张康宁又开始思考:怎么才能让村子增强造血功能,改变贫血现状?

通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张康宁和村两委决定将省财政厅给予的150万元帮扶补助金,入股到城市建设经营公司,每年分红11万元左右,增加村财收入。此外,村里统一流转村民300亩土地,再租给南方牧业,每年收取2.7万元租金。

寒谷村从一个零村财增收的空壳村,一跃成为了年收入30万元的“明星村”。

“产业跟村民融合在一起”

寒谷村是老区村,也是当时县里的贫困村。村里山多田少,人均不到一亩地,靠天吃饭的寒谷村,全村1300多人,有一半以上在外打工。

如何让寒谷村拔穷根、摘穷帽,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望着村里1万多亩山地,张康宁萌生了发展养羊产业的想法。2014年,他创办福建南方牧业有限公司,引进580头努比亚山羊,建设占地面积120亩养殖基地,种植牧草3000亩。

2015年,养羊赚得第一桶金后,张康宁开始在村里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公司和农户签订养殖协议,由公司统一提供羊羔,农户经过饲养后,公司统一回收成年羊。

“农户每只羊可以挣300元左右,一般一年后可以回收成年羊。”张康宁介绍,目前公司已带动36名农户发展养殖,人均年增收约1.5万元,实现了产业跟村民融合在一起。

养羊成本高、生产周期长……为促进村里产业转型,张康宁又把目标瞄准生态养猪基地和台湾山苏种植。

2020年,村里引进客商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约200亩,规范化、高科技生态猪养殖基地,预计年出栏成年猪2万头至6万头。 目前,这个项目已完工,设备安装调试好,今年5月可引进第一批生猪,年底可实现生猪出栏。

当年9月,在张康宁的推动下,寒谷村引进台商投资300万元,种植山苏100余亩。如今,寒谷村共种植山苏300多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已带动12名农户发展山苏种植,为40多名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

“农闲的时候,我们来基地采摘山苏,一天有110元的收入,真的很满足。”3月26日,正在基地忙着采摘山苏的寒谷村村民陈香兰开心地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康宁用真心、诚心和良心赢得了村民们的理解和尊重。对于村里今后的发展,张康宁心中也勾画了一幅美好蓝图:借助当前优势,继续扩大山苏、油茶种植面积,搭建的特色经济发展优势平台,走一条“以特富农”新路子。(三明日报宁化记者站 雷露微 文/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