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市推进高价彩礼整治工作 “为爱减负”

2024-06-20 10:10: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全力推进婚俗改革“为爱减负”——三明市扎实推进高价彩礼整治工作

东南网6月20日讯 一直以来,三明市委文明办不断探索具有三明特色的革命老区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子,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为出发点,针对一些地方在婚俗领域存在着高价彩礼问题,强化统筹协调,推动各级各部门扎实开展整治工作,为群众“减负”。

上下齐心,合力共管“家务事”

“喜丧事,慎简办,破除陈规倡新风;守条约,抓机遇,大步前进振兴路……”走进三明永安市上坪乡大进村的休闲公园,一块村规民约牌十分醒目,一句句顺口溜式的村规民约,让人念起来朗朗上口。“宴请不跟风,酒席不铺张,礼金不攀比;党员要带头,干部要监督,村民要参与。”这“三不三要”,就是村规民约对“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具体要求。

大进村村规民约

一份清晰明了、确切可行的村规民约,“约”住了乡间攀比斗阔、铺张浪费的恶习,也“约”出了村民孝老爱亲、和谐有爱的良好乡风。

村规民约是三明市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的第一道基础保障。2023年,市委文明办会同组织、民政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和修订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全市1736个村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重点将彩礼标准、红白喜事办酒桌数等约束性举措纳入。

永安市槐南镇举行抵制高价彩礼集体承诺签名活动。

为了筑牢移风易俗工作基石,三明市联合18家部门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有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将文明婚丧嫁娶纳入《三明市公共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法律条文推动形成规范,连续三年将高价彩礼整治工作纳入市对县精神文明建设绩效考评和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推动42个问题突出的乡镇开展集中整治,着力培育打造30个典型示范乡镇,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移风易俗工作格局。

在制度的保障和推动下,全市上下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以少数带动多数,成为移风易俗工作的风向标、领头羊。

“现在党员、公职人员都明白,在婚丧嫁娶上要严于律己,带头扭转不良风气。”大田县纪委二级主任科员陈进法说道。

大田县通过制定《大田县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实施细则》,全面落实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签订廉洁操办婚嫁娶喜庆事宜承诺书4676份。在女儿的婚事上,陈进法带头落实移风易俗,结婚时婚礼从简,不收彩礼、不办女方酒席,成为亲朋好友、乡里乡亲称赞的典范。

点面同频,强化宣传“造氛围”

“陈旧陋习要摒弃,婚事新办重礼仪,不送彩礼送保障,碳票也能当嫁妆……”近日,在将乐县常口村,一场别开生面的“三明幸福家·新风进万家”系列主题活动让村子热闹了起来。

三明市妇联组织“明姐姐故事会”巾帼宣讲队通过“擂茶+”、快板宣讲,开展弘扬文明婚育新风、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交流分享,还根据本地喝擂茶的风俗习惯,在村妇联执委家中建立“擂茶微家”,“见缝插针”地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庭院式宣传,鼓励提倡婚事新办简办,倡导树立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

移风易俗是什么意思?我们要怎么做?为什么做?这些群众心间都是亟待解答的问题。

围绕这一主题,三明市依托覆盖全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持续推动“五讲四美宣讲团”“后生仔宣讲团”“明姐姐故事会”“新时代宣讲师”等宣讲队伍下沉开展理论宣讲,将移风易俗的涵义和要求以群众听得懂、能理解的方式反复解读。2023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4000余场(次),涵盖群众20.86万余人次。

不仅要讲得勤,更要让群众喜欢听。三明市将优秀传统文化内核与文艺作品相结合,创作情景剧快板《彩礼少了幸福多文明风尚润心田》、山歌《婚嫁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靠大家》《婚姻买卖成负担》、汉剧《连家嫁女新风尚》等文艺作品,结合“三下乡”、“文化进万家”等活动,累计举办260余场,发放宣传单页10万余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移风易俗新风吹入心田,获得认可。

三明市妇联“明姐姐故事会”巾帼宣讲《彩礼少了幸福多》宣传移风易俗。

除了线下演出,三明市持续创作优秀融媒体作品,拓展宣教覆盖面。尤溪县作为朱子理学发源地,以朱熹劝谕“子女婚嫁费用要随家丰俭不铺张”为核心,制作《人需为儒》《爱廉说》系列短视频、“一镇一孝廉之三明尤溪朱熹”等微电影、微视频、动漫,在全网播放量达10万余次。全市共策划推出移风易俗动漫公益短片7个,制作各类短视频、广播音频、微信推文600余篇(条),并组织全网推送,全覆盖宣传移风易俗,形成宣传舆论强势,全网总流量超过1000万人次。

内外兼修,创新引领“新婚尚”

5月19日,在三元区陈大镇,青年们在夜幕下歌唱、欢聚,一起在移风易俗新风尚下相识彼此,奠定缘分。

这是一场由共青团三明市委等部门联合举办的“钢好遇见你——芳华绽放,青春有约”青年交友联谊活动。为解决青年群众普遍面临的圈子窄、工作忙、婚恋难等问题,靠前树立婚事简办、移风易俗等文明理念,三明市创新推出“团团约吧”线上线下一体化青年婚恋交友平台,近年来共开展各类活动7300余场,有力推动“新婚尚”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

三明市是福建省首批唯一的地市级婚俗改革实验区。为大力倡导新型婚育文化、良好和美家风,三明深入挖掘地方传统特色婚姻家庭文化,打造景区式婚俗改革游览点,强化对婚介与“红娘”群体的监督管理,使婚俗文化与文明新风交织相融,让美好生活与优秀文化“双向奔赴”,新的风尚已经在悄然改变传统观念。

如今,端庄盛大的集体婚礼已经受到许多三明年轻人的肯定。

2024年5月20日,沙县区“东门·遇见爱”520系列活动在东门古街启动,举行金婚鉴证仪式和“爱在虬城·婚然天成”集体婚礼。活动为3对金婚老人颁发金婚证书,并同金婚老人一起为10对新人颁发结婚证。10对新人身着精美的传统中式礼服,缓步走上红毯,跨火盆、过马鞍。在司仪的指引下,新人们行三拜礼、却扇礼,共饮合卺酒,执剪结发制香囊......这样的婚礼不仅不会铺张浪费,攀比相争,更能享受到独一无二的幸福仪式。

2024年5月20日,在沙县区东门古街举行10对新人集体婚礼。

高价彩礼背后隐藏着养老、健康保障等系列问题,三明市通过找准切入点,把握“里子”的同时给足新人“面子”,引导零彩礼、低彩礼。

“不送彩礼送保障”是三明市的新点子,结婚时为父母购买养老保险,提升养老保障,将破解高价彩礼问题与农村养老保障有机链接,倡树文明新风,这一创新做法不仅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肯定,更被央视网、中国新闻周刊等79家主流媒体转载报道。

新时代,三明市通过正确引导整治婚丧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陋习,深化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婚礼新风助力人情“减负”。一系列制度保障,一个个先进榜样让人们看见移风易俗的势头、乡村振兴的奔头、农民群众的盼头,新风正气、淳朴民风正在三明吹拂。(来源:三明市委文明办 张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