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做强农业“芯片”
2024-07-31 17:39: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艳艳 |
分享到:
|
农户们忙着将收割好的稻谷装袋转运 东南网7月31日讯(本网记者 肖晓敏 通讯员 饶丽英 王坤 熊明欢 文/图)7月底,走进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的高标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农业技术人员驾驶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田中穿梭作业,割稻、脱粒、吐秆一气呵成,农户们则忙着将收割好的稻谷装袋转运,呈现一派繁忙劳作的丰收景象。据悉,今年建宁全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16万亩,其中早制1.5万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目前,三明市已成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市,培育了建宁、泰宁、宁化、尤溪4个国家级制种大县,2023年全市制种面积34.6万亩、产量7万吨,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所生产的水稻种子除满足本省需求,95%销往南方各稻区和越南、泰国、菲律宾、老挝等东南亚国家。 延链补链强链 种业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三明具有杂交水稻制种天然隔离带保护和水稻育种逆境选择的自然条件,是不可多得的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每年生产水稻种子组合700多个。 三明市将现代种业产业链作为全市11条特色产业链之一,并进行专项规划,编制“一链一策”产业政策,补上发展短板。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交易中心双创孵化基地、仓储物流中心等一批产业链项目已建成,先正达集团中国水稻供应链创新中心建成投产,三明市不断做强现代种业产业链。 先正达集团中国水稻供应链创新中心 谋定而快动,推动先正达集团中国入驻建宁,实现优质基地与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强强联合,有效补充了三明种业加工环节的短板,成为三明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笔。 7月30日,东南网记者走进先正达集团中国水稻供应链创新中心,各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目前12条生产线已全部投入使用,可以保证每天100吨至120吨的生产加工发货。”工厂加工储运总监杨永坚介绍。 该中心从种子繁育、加工到流通,全链条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即可对种子溯源,自动化、智能化的种子干燥、筛选等工艺,有效提升成品种子质量,让发芽率比国家标准高10个百分点以上。 近年来,建宁县大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集聚区加速崛起,形成了繁育、生产、仓储、加工、交易等全产业链条机械化数字化发展模式,助力全市种子精加工率和种子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引进与培育齐头并进。 三明市大力实施企业培优、联合育种、品种奖补等扶持措施,已培育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家——科荟种业,省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2家——六三种业、福瑞华安种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重点农作物种子企业5家。 科荟种业出口越南的杂交稻种分别占全国、福建省出口量的40%和90%以上;天力种业受托制种面积超过10万亩,产值超3亿元;六三种业销往云南、河南等省杂交稻种子量,分别约占当地市场份额的12%和8%。 位于泰宁县丰岩工业园区的科荟种业是一家集“育繁推一体化”科技创新型种业企业,2016年以来在越南等多个国家建立实验站,通过研发与合作,实现种子销量“七连涨”,共出口杂交水稻种子1055.8万公斤,可满足800万亩耕地供种,累计出口金额达2.88亿元。“国家对粮食安全很重视,科荟种业主动开拓海外市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种子力量。”副总经理苏志国说。 机械化为现代种业插上“翅膀” 走进尤溪县耀旺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台大型移动式卧式烘干机十分醒目,这是合作社理事长周开跃自主研发并成功申请专利的实用型烘干设备,解决了无烤烟房区域的种子烘干问题。去年,这机器畅销海南、广西等地58台,销售额300多万元。 耀旺合作社拥有各类机械设备65台(套),实现了机耕、机插、机收、机防、烘干等全程机械化,合作社不仅发展制种产业,还为全县制种户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农机,省时省力,解决了用工难题,方便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我们才有更多精力发展制种实现增收。”周开跃说,今年合作社制种面积1200亩,其中新增制种面积300多亩。 机械烘干作业 7月30日,全国全程机械化制种现场观摩及技术培训班在建宁举办,机械耕整、母本机械直播、母本高速机插、父母本同步插秧、父本插秧母本同步直播、无人机植保、母本机械收获……各种机械化的作业演示,获得参会人员的肯定。 “右边这排是我们和厂家、农科院合作改进的第4代烘干机,减少了烘干时种子的摩擦,降低破损率,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这里面是我们的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这种立体的苗床,一个小时能育20亩左右的秧苗,湿度、温度可以精准把控,秧苗的生长周期缩短了五分之一,还减少大约四分之一的种子消耗。”活动现场,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勤建为大家介绍水稻精量播种、水稻印刷播种作业等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机具。 三明市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用好农机补贴政策,引导生产主体购置、更新装备,2023年全市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率达83%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自2015年启动建设“中国稻种基地”以来,在农业农村部及相关司局、福建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明市种业发展规模化程度显著提升、育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农户种植效益逐步提高、产业政策扶持持续加码、种业品牌形象持续擦亮,中国稻种基地建设取得稳步发展。 粮安天下,种为粮先。如今,小种子已成为大产业,不断增产的三明稻种走出国门,造福世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