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明溪胡坊:野生菌菇基地“圈养” 自然馈赠管好用好

2024-09-11 15:25:55  詹铁笛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采收的红菇

东南网9月11日讯(通讯员 詹铁笛)这几年,明溪县胡坊镇瓦口村党支部书记邝盛财总为一件事发愁:村集体的生态公益林地年年都被外来红菇采收大军“袭扰”,林区管理和红菇采收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9月初,瓦口的各自然村刚结束新一轮“抢菇大战”。

邝盛财说,瓦口红菇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每年产出的红菇往往数量多、质量好,市场行情喜人,是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多年来,四至五月小季,立秋到白露时节大季,吸引邻近乡镇,甚至周边市、县的村民蜂拥进山采菇。

瓦口村民的利益却外流了。“先下手为强”式的无序竞采也造成了惊人的浪费,许多菇丁还不及小拇指大小,没等长成大菇就被掐走了,最后的收益落差能达到几倍。抢菇竞赛还诱发了安全隐患。

自然村邝坊的红菇资源最优,往年受到的侵扰也最重。今年8月中旬,组长邝贵财说:“这么多年了,大家都想把红菇资源管好,护好,苦于少一个牵头人,那我们邝坊村就来带个头!”

全村70户人家紧急召开小组会议商讨对策,决定建立红菇采摘基地,着力解决好红菇资源外流以及无序竞采等问题。会上提出三条措施:用钢瓦片筑墙封闭200多亩的产菇林区;基地各主要入口安装监控;采菇期内派人24小时轮班值守。

大家还商讨了集资入股机制,以每人出资300元为一股,筹集项目启动资金。基地建成后实施新规,定时开放、关闭入口,统一控制全村进山采菇的时间段,给红菇生长成材留足时间,避免把小菇丁“扼杀在摇篮里”。采摘人员结伴进山,做好出入登记。各家自采自销,但要向小组缴纳每斤湿菇60元的管理费,从次年开始,这些管理费用扣除必要开支后,依股份向各家分红。

邝坊村民进入基地采菇

邝坊决心迈出探索第一步,瓦口村两委大力支持,将邝坊的红菇采摘基地作为全村试点。8月21日,瓦口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邝贵财介绍邝坊红菇管理模式。

“会上决定,如果邝坊试点片的做法成功后,将重新划分瓦口的生态公益林,均衡分配红菇资源,各自然村均可效仿邝坊自主经营管理,村两委初定按每亩20元的价格收取租金。”邝盛财说道。

说干就干。邝坊很快筹得前期启动资金10万余元,当月下旬就施工完毕,26日锁闭路口,27日全村统一进山采菇。邝贵财说,一周左右的采菇时间里,外来采菇人员均被劝退,基地采摘活动秩序井然。

曾有几户采菇能手希望维持“自由竞争”,但终归拗不过乡邻情面同意了。他们惊讶地发现,有序管理下的采收效益比以前更好了,大家不再你争我夺,以往五六个小时的搜索时间也缩短为一至两个小时。

新规让红菇产业惠及各家各户。红菇采摘不再是“能人吃肉、老弱旁观”的强者游戏,缺乏采摘劳力的家庭也能通过后勤管理和入股分红获益。邝坊的红菇产业从此受到全村关注、广泛助力。

“我们事后总结,发现部分村民仍有小菇丁不捡白不捡的心理,今后考虑采取按品类收取管理费等措施。”邝贵财说。

邝贵财也表示,目前红菇采摘刚刚结束,小组还在对基地运营的整体效益进行评估,之后将形成总结,向村两委报告。

“胡坊镇是省级林下经济重点乡镇,近年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独特资源优势,把林下经济作为实现‘两山’转换和实施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胡坊将对瓦口邝坊红菇采摘试点片、眉溪红菇保育扩繁基地等产业模式总结梳理,将如何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野生菌菇的经验适时推广,不断探索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新路径。”胡坊镇党委书记黄纬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