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监管助力 三明陆地港业务量实现七连增
2025-02-08 17:39:1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惠萍 |
分享到:
|
三明海关关员正在验放陆地港出口货物。三明海关供图 东南网2月8日讯(通讯员 黄响珠)三明陆地港是福建省重点打造的四大陆地港之一,被辖区进出口企业美誉为“家门口的出海口”。福州海关所属三明海关立足海关职能作用,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创新推出2项全国首创通关模式。2024年监管转关申报出口货运量6.2万吨、标箱5991个,同比分别增长28.37%、32.87%,自2018年以来出口实现七连增。 夯实特色基本盘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产。三明素有“中国绿都”美誉,已形成竹木制品、烤鳗等特色产品产业集群,竹木制品、烤鳗、灵芝孢子粉是三明陆地港出口转关的典型“山”“水”好物。 位于三明市沙县区的三明世通木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木制指接板等各类装饰板材的出口生产型企业,公司外贸经理韩国松说,得益于三明海关创新推出的“福厦转关一锁通”出口转关直通模式,公司出口货物从装货完成至装船离境时长缩短至少8小时,通关效率大幅提升,2024年公司出口增长约20%。 三明海关做好“山”“水”文章,常态化应用全国首创“陆地港出口转关直通”模式,助力老区好物走出山区、亮相全球。2024年监管转关出口木制品4.2万吨,占同期出口转关总货运量的67.7%,辖区烤鳗远销全球51个国家或地区。 厚植新质生产力 春节临近,走进福建三明正元化工有限公司白炭黑生产车间,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石英砂与纯碱经过一道道工序,最终生成可以用于多个领域的基础工业原料——沉淀水合二氧化硅(俗称白炭黑)。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三明陆地港出口转关企业涉及32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含“小巨人”企业)5家,产品包含二氧化硅、石墨烯等新材料产品。三明海关立足市情,有效运用“关长送政策上门”、关企座谈会等工作机制为企业答疑解惑,大力推广应用全国首创陆地港出口转关直通及“集装箱申报单预申报”模式,助力企业提“质”向“新”加速出海。2024年,5家专精特新企业出口标箱2118个,同比增长106%。 “三明海关创新推出的福厦转关‘一锁通’和‘集装箱申报单预申报’智慧监管模式,让我们的货物实现装柜后即可快速通关,2024年经三明陆地港出口转关货运量创新高突破万吨,2025年我们正铆足干劲加油干。”福建三明正元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鹏飞信心满满地说。 培育外贸新动能 位于三明市沙县金沙工业园的福建金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电池零配件研发、加工和制造的环保创新型企业。“我司主要生产出口电池罐,产品主要销往越南,最早是在厦门等口岸办理通关手续,自从有了‘家门口的出海口’,特别是近几年应用陆地港出口转关直通模式以来,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通关,效率更高、方式更便捷,2024年在三明陆地港出口转关的货物占比已经达到了97%以上,业务量也同比增长了105%。”该司经理刘德炳兴奋地介绍道。 外贸新动能是推动外贸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兴力量。新能源电池罐、民用气枪、体育用标靶、氟化稀土等新兴产品是三明陆地港出口转关特色产品之一,2024年三明海关共监管出口货运标箱489个,同比增长11.9%,充分显现出“新动能”带来的“新增长点”。三明海关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充分应用“网格员机制”“问题清零”机制,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业务指导和进出口政策解读,及时提醒企业关注涉证等风险点,不断优化监管服务,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