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高校探秘藤铁工艺 助力乡村腾飞
2025-02-10 16:31: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晓敏 |
分享到:
|
实践队员体验竹藤编技艺 东南网2月10日讯(通讯员 李志刚 杨欣怡 魏鑫 文/图)“这次实践活动能帮助我们的学生进一步了解地方特色产业的潜力,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文化,也希望通过青春的力量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乡村发展新路径,助力乡村经济腾飞。”三明学院社会实践队相关负责人说道。 近日,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探溪拾遗”社会实践队围绕“探溪藤铁工艺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多地走访调研,深入探索“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安溪,揭秘藤铁工艺赋能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了解其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藤铁工艺”是一种由藤条和铁件作为编织原料的工艺,其深厚底蕴根植于源远流长的竹藤编织艺术之中。20世纪90年代,福建安溪的竹藤工艺手艺人在传承千年的竹藤工艺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工艺材质的创新——由现代竹藤工艺向现代藤铁工艺的转型与过渡。 为了深入了解藤铁工艺历史传承及其发展现状,实践团队入馆访企,来到安溪藤铁工艺博物馆和藤铁工艺创新发展研究院。在藤铁工艺博物馆,实践队员们听取安溪华侨职校主任王大治对藤铁工艺发展历史和优秀作品的介绍,并在安溪竹藤编非遗传承人陈金城的指导下,体验了传统的竹藤编技艺。“纵向的线条为‘经’,横向的线条为‘纬’,相互交织挑压,纵横交错……”只见陈金诚的双手灵巧如梭,藤条在他的指尖跳跃翻飞,转瞬之间,一个精巧别致的花篮便跃然眼前,令人赞叹不已。 “这款几何世界全身镜是‘溪有好物’上线后的首个爆款产品,那时短短几天,就有3000多个销量。”藤铁工艺创新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赋能设计成果转化,是安溪藤铁工艺创新发展研究院一直以来所坚守的初心。“溪有好物”便是安溪藤铁工艺创新发展研究院以“设计驱动美好生活”理念成功孵化的产业共享品牌。 此外,安溪藤铁工艺创新发展研究院还围绕安溪“三铁”(藤铁、铁观音、冶铁)产业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诉求,依托“三铁云”国际级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助力安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开展藤铁工艺品设计、销售的同时,与清华大学趋势实验室等高校机构合作,积极探索藤铁工艺品创作的新材料、新趋势和新技术。 提及安溪藤铁工艺业,还有一个地方绕不开,那便是“藤铁工艺第一乡”尚卿乡。一根小小的藤条,何以炼成“中国藤铁工艺第一乡”?尚卿乡用“竹编—藤编—藤铁工艺—家居工艺”的华丽蝶变诉说着自己的答案。 对此,实践团队走村入户,来到该乡著名“淘宝村”——灶美村。作为尚卿乡最早发展电商的村落,自2009年起,灶美村一群“80后”“90后”年轻人互相抱团,带动左邻右舍共同创业,随后几年间,灶美村的308户人家陆续开设1150个网店。他们为藤铁工艺品销售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2013年,电商年交易额高达1.8亿元的灶美村入选首批“中国淘宝村”。 如今,尚卿乡藤铁工艺已辐射到县城和周边乡镇,全县工艺行业企业有2249家,加工点3000多个,从业人员15万人,开发设计出上万种工艺品,行业电商有8000多家,产品远销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200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灶美村村书记李联桂表示,“藤铁工艺产业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前,安溪藤铁工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正全力推进技艺传承、产业创新、品牌打造、市场拓展以及人才培育等多维度的提升。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新时代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像藤铁工艺这样的中国传统技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我们将继续关注安溪藤铁工艺的发展,为推动地方经济繁荣和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实践队的成员杨欣怡说道。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