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尤溪:当山里娃拥抱人工智能

2025-03-07 15:50:4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艳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尤溪县以科技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之路

东南网3月7日讯(本网记者 蔡晓卿 通讯员 王 琨 陈建荣 黄上升)2月28日,2024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发布活动在福州举行,三明尤溪县实验小学副校长、科学教师蒋际君获评2024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山区县的科技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获此殊荣后,这位点亮山里娃科技梦的园丁教师说:“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尤溪科技教育的肯定。”

当山里娃拥抱人工智能,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山里娃拿下全国大奖

柜子上摆满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方桌上散落着传感器、控制器、电机等机器人套件,电脑、智慧显示屏、3D打印机等设备齐全,学生们正围在测试区调试机器人。走进尤溪县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尤溪实小”)人工智能创客实验室,仿佛来到科技的王国。

16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光景。“2009年,学校派我参加一场机器人竞赛辅导员培训。回来后,我觉得可以试着让学生接触机器人,便向校长申请成立了机器人工作室,配备了1台电脑和2个简易机器人。”蒋际君说,虽然当时条件简陋,学生们对机器人的热情却很高,他们几乎整个暑假都“泡”在工作室里。

2010年,蒋际君首次带队到北京参加第十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没成想,就是这支不被人看好的“土”队伍,作为福建省唯一的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拿下小学组机器人基本技能比赛一等奖。

这次比赛给了蒋际君很大的信心,也让学校和县里重视起科技教育。同年,尤溪便将“开展机器人教学与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纳入教师小课题研究立项。

蒋际君早年在工作室里指导学生(采访对象供图)

彼时,全县的科技教育处于萌芽阶段,要想取得更多成绩,就要付出更多努力。此后,蒋际君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研究机器人教育上。他自学编程方法,带头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使用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小创客——玩转开源机器人》等校本课程;利用免费开源图形化编程库,将复杂难懂的代码编程转变为更容易被学生理解的图标编程。

同时,尤溪实小也通过“普及为主、竞赛引领”的教育理念,让人工智能教育惠及更多学生。针对一至六年级学生,学校每两周开展1节人工智能校本课程,普及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对那些愿意深入钻研的学生,则通过组建人工智能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周末和每天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帮助提升水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以来,尤溪实小在科技类竞赛中获市级以上荣誉200余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2项、省级一等奖48项。如今,学校每年有近300名学生报名参加科技类兴趣小组,其中核心学员40余人,个个都是制作机器人的小能手。

尤溪县实验小学师生外出参加比赛(采访对象供图)

尤溪实小五年级学生陈祖墨三年级时加入兴趣小组,2024年在数字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比赛上获得一等奖。“蒋老师就像我们的朋友,他不仅带领我们感受人工智能的乐趣,还教会了我们用科技改变生活。”他说,通过外出参加比赛,自己的动手能力变强了,还学会了团队协作。

吴传铖小学三年级时第一次走进蒋际君的机器人课堂,2014年参加全国机器人比赛获得冠军,如今已经是北京大学信息学专业研究生。他很感谢蒋际君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当年所学的不少知识和现在是互联互通的。”

送教下乡资源共享

蒋际君到八字桥乡开展送教下乡(采访对象供图)

近年来,为让优质的人工智能课程资源实现城乡共享,尤溪县教育局组织以蒋际君为代表的名优骨干教师团队,为各乡镇乡村小学师生定期开展送教送培活动。2024年,全县共组织科普下乡进校活动51次,覆盖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25所,受益学生达23200人。

头上一对机械眼睛闪着光,面部液晶屏显示着表情,底部车轮灵活转动着,这个形似小玩具车的机器人是蒋际君团队自主组装的人工智能教育套件——方舟号智慧小车。

蒋际君团队自主组装的人工智能教育套件方舟号智慧小车(王琨 摄)

“考虑到农村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不足,我们设计了这款简易机器人供乡村孩子学习使用,造价仅两三百元,外部通过3D建模打印,内部液晶屏、传感器等基础配件齐全,既能满足机器人基础知识教学,又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本。”蒋际君说,未来还将为小车接入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物联网等前沿技术。

作为福建省先进工作者,蒋际君还成立了由尤溪实小10多名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蒋际君劳模工作室”,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蒋际君劳模工作室成员郑颖说,送教活动中,他们会带上3D打印机,现场打印一些小玩具、机器人配件等,作为小礼物赠送给孩子们,工作室平时还会通过微信群等,线上分享人工智能课程和知识。

尤溪县洋中中心小学学生在上人工智能培训课 (采访对象供图)

在尤溪实小的示范带动下,乡镇学校也陆续开始普及科技教育。“学校开设了人工智能培训课,用方舟号智慧小车作为教具,让孩子们了解人工智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前就来找我询问当天的学习内容。”尤溪县洋中中心小学“00后”科学教师吴杰说。

此外,随着科学课程的升级,尤溪县教育局每学期都组织相关培训,以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2024年,全县共有300余名小学科学教师参加市、县科学教师能力提升活动。

科技教育点亮未来

如何让科技教育覆盖更多山里娃?尤溪通过借助专业力量设计、编撰县域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建设人工智能课堂教学平台,开展科技竞赛等方式,努力实现县域科技教育全覆盖。

完备的比赛规则、专业的比赛场地、高水平的选手和裁判,很难相信这是一场县级人工智能机器人比赛。去年12月1日,由尤溪县教育局主办,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尤溪实小承办的2024年尤溪县青少年人工智能机器人比赛成功举办,来自全县8所中小学校24支代表队48名选手参赛。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机器人比赛,收获了不错的成绩,要是还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参赛选手蔡华博兴奋地说。

这并不是尤溪首次举办机器人竞赛。2019年以来,除疫情期间,尤溪每年都会举办比赛,从参赛器材选用、具体项目选定到竞赛项目规则制定等,均由蒋际君等县内骨干教研团队完成。

2024年尤溪县青少年人工智能机器人比赛现场(彭传治 摄)

“每年举办这样一场科技盛会,既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激发了大家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有力提升了科技素养。”尤溪县教育局副局长邹起梓说。

2024年,尤溪县教育局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下属福建创智联盟数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开展青少年AI(人工智能)公益科普教育活动。同时,依托三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教授专家团队,分阶段开发适合本地区学情的青少年AI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围绕机器人创客、图形化编程、信息学奥赛三大核心领域,在县内中小学开展试点教学。

“学校去年10月开设了机器人创客课程,面向一、二、三年级学生招生,主要利用机器人套件进行基础知识、组装技巧等内容的教学。”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戴美情说,AI公益课程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尤溪县第三实验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陈红介绍,除机器人创客课程外,学校还面向四、五年级学生开设了图形化编程课程。三明学院的教授团队还会与尤溪参与公益课程的老师们开展线上教学研讨会,日常遇到问题就通过交流群线上解决。

目前,青少年AI科普公益项目已惠及县内6所中小学,还有多所中小学校开设了科技类校本课程,并自主组队参加科技类竞赛。2022年以来,全县科学学科师生在市级以上科技竞赛中获得奖项200多人次。其中,尤溪一中获全国优秀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尤溪实小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让更多山里娃拥抱人工智能,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邹起梓说,目前县里制定了《“方舟同行”人工智能普及课程方案》,将通过开设“方舟”系列普及校本课程,创办个性化科创社团,以及送教普及、研训普及、竞赛普及等方式,推动科技教育覆盖城乡,储备更多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