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丨三明三元:“135”近邻党建机制开启基层治理“幸福门”
2025-07-21 17:37: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 |
分享到:
|
东南网7月21日讯(本网记者 刘惠萍 通讯员 陈璇艺 文/图)近年来,三明市三元区紧扣城市发展脉搏与基层治理堵点,以党建引领为主线,构建组织体系、共建体系、互动体系“三个体系”,实施近邻之家、近邻恳谈会、近邻帮帮团、近邻管家、近邻文化节“五邻模式”,通过织密组织网络、整合多方资源、激发群众活力,成功锻造了一把解锁基层治理难题,开启百姓幸福之门的“金钥匙”,让城市党建的“红色引擎”迸发出澎湃动力,推动治理效能与民生福祉双提升。 怎样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水平?谁来创新服务“一老一小”?如何让社区更有凝聚力、向心力?……三元区11个社区“花样”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推出“一社一品”,推出11个党建品牌。连日来,东南网记者走进这些“近邻党建”,了解不同村(社区)的特色,探寻三元区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成果和实践路径。 “红色堡垒”强基 赋能基层善治新格局 7月16日上午,在三明市三元区东乾社区时代锦园303幢架空层处,宽敞的近邻亲子乐园内开着空调非常凉快,28名孩子正在这里开展“自制鸡蛋”的科学实验,社区志愿者肖淑妹正在一边细心指导,“对对对,马上就要成功了!” 不只是提供托管,托管班的孩子还可以在教室创意绘画、体验拓印文化等。“我们社区开展暑托托管已有5年,这不仅解决了部分家长的“看护之忧”,更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让孩子们远离电子产品,在集体活动中收获知识、友谊与快乐。”东乾社区党委书记林静怡指着展示墙上的照片,娓娓道来。 7月16日,东乾社区近邻亲子乐园开展“自制鸡蛋”科学实验。 东南网记者了解到,原来,近邻亲子乐园只是东乾社区打造的7个近邻空间之一,除了解决孩子暑期无人看管的问题,东乾社区还建成了近邻乐龄学堂、近邻书画社、近邻共享驿站等7个近邻空间。 “我们利用时代锦园小区3000多平方米架空层,与市直、区直多个部门共建,打造了以“近邻党建”为核心的“1+6”的近邻空间,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林静怡向记者透露,东乾社区的“特殊性”让社区的每个居民在心中都种下了“远亲不如近邻”的种子。 原来,东乾社区是三元区北部的第一个有小区的社区,建成初期人员结构复杂,大家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邻里之间处于一种“陌生”状态,且小区的架空层也杂物堆放、脏乱不堪,导致居民矛盾纠纷多、幸福指数低。 如何拉近邻里关系?如何整合“近邻”资源?如何将社区建成为一个让居民们幸福感满满的温馨社区?这是东乾社区必须要打破的难题。 小区党员是推进社区治理最好的一批近邻资源。东乾社区紧紧围绕三元区委“135”近邻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提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近邻协会”四轮驱动的“近邻管家”体系。其中,以“共话东乾”为例,每月召集在职党员、社区居民、物业、共建单位等召开“近邻恳谈会”,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徐碧街道东乾社区召开近邻恳谈会。 在近邻恳谈会中,东乾社区了解到居民日常兴趣活动需求,打造了涵盖健身馆、舞蹈室、乒乓球室于一体的近邻共享空间,针对小区居民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积极引导小区居民成立11个“近邻协会”,并选派11名小区党员担任近邻协会党建指导员,每个协会每月主动认领开展一个“近邻文化节”活动。 在社区内发挥党员的志愿服务与先锋作用,搭建好干群互联互动、互帮互助的桥梁纽带,推动基层治理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部群众一起干”。 “原先,大家主要看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做事,后来,社区有组织的时候也会偶尔帮帮忙,现在,相熟的邻里陆续加入了社区组建的‘近邻帮帮团’,互帮互助的风气愈加浓郁了。”在居民小饶看来,最大的改变在于小区风气的变化。 管道疏通工人陈裕峰也是东乾社区的居民之一。在听闻社区邻里因楼上楼下漏水,不断闹纠纷后,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多次设计管道修改方案,并自行网购零部件为邻里解决困扰许久的漏水问题。 其实,在社区内,在“近邻管家”体系的影响下,近邻互助的模式早已深深刻在小区居民的骨子里,像陈裕峰这样的热心居民并非个例。社区内身怀技能的居民纷纷响应,主动投身到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用各自的专长,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凝聚起邻里互助的强大合力。 例如,罗先生在去年帮孩子选志愿时,做足了功课。今年高考刚结束,就在群里抛出“橄榄枝”,欢迎高考家长随时咨询。又如,业委会副主任黄姐调侃说,“我在小区就是个管家婆,最多的时候我手上有40多户小区居民的自家钥匙,大家都非常信任我,主动找我帮忙。” 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一点点细微变化的背后,是党员与群众携手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东乾社区正以“四轮驱动”为动力,赋能基层善治新格局,推动居民从“治理旁观者”向“行动参与者”转变,实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社区的难题大家解”。 “红色力量”凝聚 书写民生幸福新答卷 富兴堡街道富文社区近邻帮帮团志愿者为居民缝补衣服。 群众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受益者。 在三元区富兴堡街道富文社区的“乐龄家园”里,每天都有百余位老人参加歌舞、书法、棋牌等活动,日子过得多姿多彩。东南网记者了解到,“乐龄家园”对接了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医疗资源,设立了医养结合服务站,为老人们提供常见病护理和保健服务。 曾经,面对社区老龄人口多的困境,富文社区党总支发挥党建联席会议作用,经多次商讨研究,明确由共建单位闽西地质大队无偿提供场地,民政、文体、残联等部门整合资金,“众筹”建起了这个“乐龄家园”。 党组织“牵线”,共建共享。如今,这一小小家园,已成为老年人的幸福乐园。 如果说富文社区的党建品牌是三明典型老旧小区治理的有效途径,那作为近几年新成立的徐碧街道六路社区是如何活化“135”近邻党建机制,推动社会治理成果人人共享呢? “我们发挥辖区企事业单位集聚优势,成立城投广场近邻协进会、‘拓远好运’雷锋车队等‘近邻帮帮团’队伍5支共141人,为居民提供矛盾纠纷调解、应急出行接送等志愿服务,有效提升服务专业性和精准性。”六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阁墩介绍说,其中,“拓远好运”雷锋车队就是支十分有代表性的志愿服务队。 2024年,全国道德模范群体及拓远好运党支部举办2024年高考爱心送考活动。 “‘开好车、做好事、当好人’是我们的宗旨和目标。”拓远公司党支部书记魏强介绍说,2023年底,三明市拓远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远公司)成立的党支部在徐碧中央商务区党委安家落户后,开始着力打造“拓远好运”党建品牌和雷锋车队。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雷锋精神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里,雷锋车队的名称也由此诞生。 除了提供每年高考季的“爱心送考”服务,“拓远好运”雷锋车队也着力解决市区群众年假期间用车紧张的困扰。2023年除夕当天晚上6点,家住三明市三元区徐碧街道六路社区的王女士准备开车带着家人返回老家吃团圆饭,但是临出发时,车子出现故障,想打车又无人接单。六路社区得知情况后,随即联系拓远公司请求帮助,在该公司党支部协调下,雷锋车队队员林泽吉牺牲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将王女士一家送回老家。 另外,雷锋车队车辆在出行高峰期、恶劣天气等不易打车时段,还积极为老、弱、病、残、孕等有出行需要的特殊群体提供定点接送服务。在党员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网约车司机加入雷锋车队志愿服务队,成为三明市网约车行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多方共建……三元区以“邻”为带,拉近党群“邻距离”,推动党的建设与小区治理深度融合,营造“睦邻友好”的健康生态。 在“135”近邻党建机制的运行下,三元区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列东街道江滨社区打造全天候开放的“近邻之家”,集多功能政治生活馆、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等功能室于一体,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办事、党员教育培训、近邻活动等服务,每月吸引300余人次参与,真正做到“人常在、门常开、事常办”。 如今,“135”近邻党建机制不仅是党建品牌,更成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真实写照,也是书写民生幸福生活的“新秘钥”。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