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建宁:“三联”模式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5-07-21 11:56: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高峰漂流。陈震 摄

东南网7月21日讯(通讯员 付哲文)“以前村里想搞产业,要么缺资金,要么缺技术,单打独斗总难成气候。现在加入联村党总支,大家抱团发展,路子越走越宽了!”

7月18日,三明市建宁县濉溪镇大源村村民望着肖家垅山坡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难掩心中喜悦。这片由高峰村与大源村合作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不仅让闲置土地“晒出”真金白银,更让两个村的集体经济实现“1+1>2”的倍增效应。

近年来,濉溪镇打破“就村抓村”的传统思维,创新推行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营的“三联”模式,将散落的乡村发展力量凝聚成振兴合力。从首批组建的金铙丰、金铙山两个联村党总支部,到如今覆盖多村的产业发展版图,濉溪镇正以区域党建共同体为纽带,推动乡村振兴从“串点成线”迈向“强片拓面”的新阶段。

攥紧发展“主心骨”

“各个村拧成一股绳,关键得有个好‘主心骨’。”濉溪镇党委副书记鄢宏伟介绍,在推进联村发展之初,镇里就明确“组织先行”的思路,根据各村发展现状,将长吉、水西、城关、水南四村组建为金铙丰联村党总支部,圳头、大源、高峰三村组建为金铙山联村党总支部。同步成立的金铙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禾满果佳农业有限公司等“强村公司”,如同两只强劲的“引擎”,为联村发展注入市场化活力。

“以前各村开会各说各话,现在联席会议上必须形成统一意见才能推进。”黄荣华指着记录本上“特色农产品加工作坊项目”的讨论记录说,这项涉及4个村的项目,通过联村党组织协调,仅用15天就完成从方案确定到施工验收的全流程,比单村推进效率提升近一倍。董必文则带领班子建立“项目包联制”,将漂流项目、光伏项目等分解到各村主干,每周通报进度,形成“挂图作战”的推进态势。

截至目前,两个联村党总支部已累计解决土地流转纠纷28起、项目审批难题41个,推动10余个联村项目提前落地。这种由联村党组织集体研究重大事项的机制,让各村从“各吹各的号”变成“同唱一台戏”。

班子硬不硬,干事见分晓。濉溪镇采用“领建村书记任党总支书记+乡镇骨干任第一书记”的模式,通过跨村任职配齐配强村主干。熟悉农业产业的黄荣华、擅长文旅开发的董必文等“领头雁”上任后,很快带动联村班子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干事氛围。

唤醒沉睡“金土地”

“高峰村有光伏发电项目,却没合适的场地。大源村有闲置地块,却缺好项目。”这个曾经让两个村头疼的问题,在金铙山联村党总支部的协调下迎刃而解——高峰村的光伏发电项目落户大源村肖家垅,效益按比例分成,预计每年能为两个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4万元。这只是濉溪镇资源联享的一个缩影。

做好格局规划充分利用资源。濉溪镇聘请专业机构绘制“联村农特产业规划图”,以“一心一轴双脉四区”为格局,将各村的土地、山林、景区等资源纳入统一规划。大源村的3亩闲置坡地适合发展光伏,高峰村的溪流资源适合开发漂流,长吉村的富硒土壤适合种植花生、油奈等作物。按照规划,金铙丰联村整合4村3850亩零散地块,统一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土地利用率提升50%。

金铙山景区、高峰“香溪花谷”、谢马苏“梯田莲海”等景点串联成旅游线路,金铙丰联村的种植基地与旅游线路无缝对接,游客既能欣赏美景,又能采摘购买特色农产品,带动联村用工和土特产销售。

民生无小事,共享见初心。联村党组织打破“资源壁垒”,过去各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养老服务站仅限本村使用,如今通过统筹管理,实现“无差别”开放。长吉村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不仅服务本村农户,还为周边村镇提供加工服务,仅上半年就带动村民增收2万余元。

航拍冰沙夜市,热闹非凡。黄忠义 摄

打造增收“产业链”

走进金铙丰联村种植基地,连片的作物郁郁葱葱。“这片500亩的种植基地,是四个村一起打造的‘致富田’。”黄荣华介绍,联村党总支部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根据各村优势确定种植品种:长吉村种富硒小荚花生,水西村种生态大米,城关村种特色蔬菜,形成“一村一品、多村联动”的产业格局。

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是关键,联村成立的农业开发公司搭建起“产业孵化平台”。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提供种子、技术指导,还建设加工基地和电商销售平台,用“干”字保障农产品“种得好、卖得好”。

“以前种花生靠天吃饭,现在公司统一收购,价格有保障,我们只管安心种。”长吉村农户林森算起账来喜滋滋:“今年种了10亩花生,预计能收入4.5万多元。”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濉溪镇创新“国企联村”模式,由镇属国企莲连好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运营高峰漂流、冰沙夜市等项目,联村更是成立全市首个以夜经济为主题的党支部——冰沙夜市党支部,其中2个冰沙摊位还是由高峰村、水南村的村民党员经营。

据统计,高峰漂流项目,旺季时日均接待游客1000余人,一年就能为联村集体经济带来20余万元增收,还能带动38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而冰沙夜市日均流水可达4万多元,不仅带动周边联村8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还有效推动濉溪镇消费市场。

这种“国企搭台、支部引领、村民参与”的模式,正是“三联”模式“协同作战”的生动实践。从各村“各显神通”到联村“握指成拳”,濉溪镇的村集体经济正焕发新生机——首批联建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长20%以上,预计2025年联村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万元。如今的濉溪镇,正以聚合的力量在乡村振兴路上稳步前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