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引才”破局山区发展困境——三明借力区域协作探索人才工作新路径
2025-07-31 17:58: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惠萍 |
分享到:
|
东南网7月31日报道(本网记者 蔡晓卿 通讯员 邹志明)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正式批复立项《健康效益驱动数智化全生命周期慢病共管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项目,该项目由三明市第一医院作为牵头单位申报。这标志着三明在深化医改、提升区域医疗创新能力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其背后的“柔性引才”工作战略成为有力支撑。 该项目以三明医改基础为依托,巧妙借助柔性引才机制,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顶尖医疗科研力量,成功构建起“地市级医院牵头,顶尖科研力量协同”的创新联合体。这一模式打破地域限制,旨在推动先进医疗技术更高效、更精准地惠及三明地区群众,破解山区医疗人才与资源瓶颈。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正是三明市近年来人才工作的生动写照。面对山区引才留才难题,三明市抢抓沪明对口合作、京闽科技合作、新时代山海协作等区域协作重大机遇,因地制宜探索创新。通过打造人才飞地、深化对口合作、推行“揭榜挂帅”模式以及促进产才融合等特色路径,逐步建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柔性引才用才体系,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动力”。 创新“飞地引才”突破地域限制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作为山区的三明市,如何立足自身特色,持续不断地吸引人才? 2023年,三明推动形成“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在异地,创新成果、产业落地在三明”的飞地引才模式。以“飞地”为纽带,突破地域限制,让人才与资源“双向奔赴”。 三明科飞产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成立飞地研发机构,专注于“超高压气体产气材料及其气体动力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将公司理论技术成果工程化、产品化,形成“科飞研究院以及合作单位理论研究——中试基地工程化试制——生产基地量产落地”的完整研发和转化体系。 位于三明沙县的中国机械总院海西分院在泉州设立分支机构——中国机械总院泉州创新中心,推动“金属板材切割智能化生产线”等成果在三明落地转化,这是拓展山海产业合作“新载体”的生动实践。 “飞地研发机构”是三明市重点推动的一种飞地模式。目前,全市已建立飞地研发机构9家。 近年来,为更好地推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在异地,创新成果、产业落地在三明”,三明市持续加大“人才飞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出台飞地人才引育专项支持措施,对飞地研究、研发、成果转化、引才等予以补助。截至目前,三明全市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全国大中城市建立飞地人才驿站16家,累计举办各类人才交流活动59场次,服务人才4900余人次。 深化对口合作 共享智力资源 在位于三元区城关街道的上海技术交易所(三明)创新服务中心,各类信息正在大屏幕上滚动呈现。三明本地企业只要线上填报相关技术需求,经系统审核后可同时同步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面向全国市场发布,以最快的方式获得科技成果并实施转化。 2022年5月,《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了上海与三明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沪明对口合作的机遇,是三明“柔性引才”的独特优势。近年来,三明市以搭建平台、合作项目以及技术指导等方式,重点推动以沪明人才交流合作的“柔性引才”工作,实现“借梯登高”。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三明学院与上海大学共建三明转化医学研究院,2024年入选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计划项目7个,居全省地市前列;将乐县引入上海市农科院的专家团队,推动打造全省首个西红花种植繁育基地、赏食两用百合种植基地,推广应用“西红花-水稻”高效轮作茬口栽培技术等先进技术16项,年产值超800万元;尤溪县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建立沪明合作尤溪专家工作站,引进“申香系列”“申耳系列”“申秀系列”食用菌新品种21个…… 对口合作引才中,医疗领域的成效也尤为突显。建立65名沪明医疗专家库,推动24位上海名医与三明市121名骨干医师建立“师带徒”关系;柔性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何继业在宁化县成立“名医工作室”,推动骨科成为三明市运动创伤诊疗特色品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上海优质医疗服务。 好风凭借力,三明正凭借沪明对口合作的政策优势,打通老区与上海之间的人才通道,共享“山海”智慧。 创新“揭榜挂帅” 推动项目落地 6月26日,三明市现代农业“四链”融合暨乡村振兴人才项目“揭榜挂帅”赶集日活动在三明市农科院举行。现场,市农科院与沙县区南霞乡、建宁县伊家乡、将乐县黄潭镇达成合作协议,携手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 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聚人才。针对山区“引才信息不对称、项目落地有难度”的痛点,三明从2022年起依托人才驿站,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常态化举办人才项目“揭榜挂帅”赶集日活动,构建“需求发榜—专家揭榜—合作解题”的闭环。2024年,“揭榜挂帅”模式入选省改革优秀案例。 如今的“揭榜挂帅”已形成3种成熟模式:既有专家带着项目“收徒”,也有企业带着需求“拜师”,还有退休干部化身“银发智囊”入村指导。 永安市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贾力合作,在三明建立全省首家金线莲产业院士工作站;沙县企业与福州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合作,携手推进沙县小吃酱料研发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宁化县与退休干部签约银发人才包村指导服务项目,丰富乡村产业发展业态…… 2022年以来,全市“揭榜挂帅”行动共征集创新创业人才产业项目2000余个、基层需求项目300余个,先后推动106个项目揭榜落地,引进各类专家人才100余名,投资规模达2.1亿元。 聚焦链上聚才 激活创新密码 人才也因产业而聚。三明市同时聚焦11条特色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和民营企业发展,开展“一产业一院士一团队”“双招双引”智库专家三明行、产业链特聘专家团等活动,柔性引进院士专家团队与三明市合作,助推“产业领跑”。 建宁县立足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优势,聘请谢华安院士为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顾问,建成全省首个以水稻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引进种业企业32家、专业合作社55家,每年有100多家省内外种子企业在当地备案生产,生产品种数量超400个;清流县作为福建省氟新材料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试点,依托特聘专家团,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三明(清流)电子化学品联合研究中心、雅鑫电子企业技术中心等产学研平台,梳理汇总氟新材料企业技术需求34项,与特聘团专家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9项,推动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年产30吨电子化学品”等项目落地……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还离不开优质的服务环境。据了解,三明下一步将推动柔性认定人才与全职人才享受同等暖心服务,并建立健全“一对一”联络、人才驿站联盟等服务举措,为柔性引进人才提供更有利于工作的服务,让人才“有可为”“有所为”“持续为”。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