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清流:“组织兴链”赋能氟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8-07 16:53:3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惠萍 |
分享到:
|
东南网8月7日讯 近年来,三明清流县以产业链党建为牵引,创新实施“组织兴链”行动,通过强组织、优服务、聚资源,推动氟新材料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组织建在“链”上,跑出党建引领“加速度” 推动“龙头带链”。以园区为主导、链主企业为核心,组建氟新材料产业链综合党委,成立以东莹化工等3家龙头企业为链主、上下游关联企业为成员的3个产业链党组织,由链主企业、各联建企业党组织书记分别担任产业链党组织书记、委员,实现链上党建有形有效覆盖,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优势、发展优势。 清流县氟新材料产业园。 聚焦“机制活链”。深化“163”非公党建工作机制,推行“企业点单、产业链党组织派单、职能部门接单”闭环模式,组织园区党工委、行业主管部门和链上企业每季度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推动企业党建共建、要事共商、资源共享、难题共解。 突出“先锋强链”。创新“企业工程师+高校师生”协同培养机制,与中国人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39名硕博研究生与东莹化工等企业技术骨干结对攻关,在生产一线设立党员先锋岗、工匠工作室等,举办氟新材料产业职业技能比武,稳步扩大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3+2”大专班合作办学规模,培育氟新材料技能人才900余人,助推147项企业技术成果获国家专利。 服务暖在“链”上,提升企业帮扶“满意度” 专班推进强保障。清流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的氟新材料产业链特聘专家团工作专班,系统解决专家人选、政策衔接、资金配套等12项关键问题。编印《清流县氟新材料产业干部读本》《产业链招商图谱》,纳入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及县委党校主体班次学习重要内容,着力锻造专业化干部队伍。累计选派183名党建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帮助解决企业难题210余个,推进全市单体投资体量最大的三钢福多邦等项目建设多环节提速增效。 统筹联动解难题。组建氟新材料产业链党员服务队,开展“干部人才驻企首席服务员”行动,精准对接“一产业一院士一团队”活动,为企业“把脉会诊”,展化化工引进省“百人计划”团队开发过硫酸钠直接电合成技术,斩获4项国家专利,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雅鑫电子引进国际顶尖湿电子化学品专家团队,研制电子级氢氟酸产品纯度达G5级,实现国产替代,打破国际垄断。 氟新材料产业链专家到企业调研考察。 强化考核提效能。健全挂企干部、党建指导员考核评价机制,把实施“组织兴链”行动情况纳入各责任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每年度组织产业链党组织、企业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干部动态调整、评先评优等的重要参考,树立重实绩、重实干的鲜明导向。 资源聚在“链”上,闯出改革创新“新高度” 优化惠企政策。围绕“产、才、研”三大方向,全县每年将60%以上的重大投资、专业人才等向产业链倾斜,出台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九条措施等配套政策,推出“福工·人才贷”等系列金融信贷产品,为氟新材料人才综合授信2亿元,办理人才贷、技改贷181笔,金额1.059亿元,2021年以来全县R&D投入超2亿元,增长率居全市第二,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8家。 汇聚人才资源。构建“1+2+N”政策体系矩阵,“1”即围绕全县人才工作总体布局,出台“清才荟萃”人才行动方案,“2”即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出台氟新材料产业人才集聚和“双招双引”工作方案,“N”即一系列配套实施细则。组建运行全省氟新材料产业链特聘专家团,指导企业建立中试基地和技术中心,形成“特聘团指导+平台孵化+基地转化”联动模式,成功争取全国第二大含氟制冷剂生产配额,加速开辟有机发光材料(OLED)中间体合成技术等“新赛道”。 福建省氟新材料产业链专家团启动。 共建共享平台。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率先设立全市首家氟新材料产业事业单位法人新型研发平台,加快推动上海交大电子化学品联合研究中心、新能源与分子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雅鑫湿电子化学品研究中心落地,推行“专家技术入股+企业资金配套”风险共担模式,助力2024年氟新材料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中共清流县委组织部供稿)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