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资产+冷链升级 三明供销社深化改革促农增收
2025-08-08 10:00: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惠萍 |
分享到:
|
东南网8月8日报道 近年来,三明市供销合作社立足服务“三农”宗旨,聚焦主责主业,以盘活社有资产和拓展冷链物流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积极融入全省供销系统冷链骨干网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让市民的“菜篮子”更新鲜,农民的“钱袋子”更鼓。 深化综合改革,夯实冷链物流基础 强化政策与资金保障。三明市供销社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积极将供销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纳入全市重点改革任务盘子,获得市级专项资金补助300余万元,为项目推进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盘活低效闲置社有资产,筹集资金用于关键冷链节点建设,为综合改革提供坚实保障。 融入全省冷链物流布局。积极对接全省供销系统冷链物流骨干网规划,将三明市三元区、永安市、将乐县纳入试点或支持范围,推动“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销地冷链枢纽”建设模式落地,争取政策与资金倾斜,助力社有资产改造升级及冷链基础设施建设。 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开展清产核资,通过资产盘活和规范社有资产管理,集中力量解决产权纠纷、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9个,通过盘活资产、规范管理有效化解经营风险,为深化改革扫清障碍,保障冷链物流项目顺利实施,为服务“三农”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服务能力,保障农产品稳价增效 聚焦特色农产品保鲜。针对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大、保鲜难的痛点,三明市供销社重点建设服务于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冷链仓储与集配体系。在永安市,围绕永安笋、黄椒等特色产品,利用新建及改造的冷库提供预冷、仓储保鲜服务,实现“错峰销售”,化解集中上市风险。 稳定市场价格与农民收益。通过冷链能力的提升,有效稳定生鲜农产品市场价格,保障农民收益。同时,冷链设施的完善也为农资储备与供应提供了更优条件,进一步夯实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永安市闽笋交易市场完善冷链体系后,鲜笋保鲜期延长7倍以上,去年笋类产品销售额大幅增长,带动1000余户笋农收益大幅提升。夯实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盘活资产,强化基层建设。通过改造老旧仓库、场地等低效资产,建设高效冷库和集配中心,实现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盘活资产所得收益反哺基层,用于薄弱基层社的改造提升,围绕笋竹、特色果蔬等地方产业,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基层社恢复活力,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创新流通模式,实现城乡高效对接 构建城乡冷链集配网络。以覆盖城乡的冷链物流集配网络为核心,三明市供销社在全市关键节点布局建设销地冷链中心和县级农产品集采集配中心。在三明市区,改造原白沙水产品批发市场老旧库房,建成集储存、分拣、加工、配送于一体的水产冷链物流及集采集配中心改造冷库2座,总库容200吨,改造面积720平方米,配备专用冷链车队,高效服务市区餐饮、商超及食堂,有效缩短供应链,减少损耗。 打造“田头连餐桌”直通模式。在将乐县,建成500立方米县级农产品集采集配中心,配备检测、分拣、加工、包装等设备,构建从田头(合作社、家庭农场)到餐桌(超市、食堂、饭店)的直通模式,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降低成本,初步形成覆盖全县的高效冷链供应链。 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积极探索“供销集配+”模式,依托冷链网络优势,推动20余款本地农副产品上架“832”等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农产品“出山进城”。 下一步,三明市供销合作社将以建设高效畅通的冷链物流骨干网为抓手,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做强做优社有企业,全面提升农产品现代流通水平和服务“三农”的综合能力,为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贡献供销力量。(三明市供销社 供稿)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