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思政一体化在三明绘就育人新画卷
2025-08-14 18:25:1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惠萍 |
分享到:
|
东南网8月14日讯 近日,由福州市长乐区教育局主办、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赓续八闽文脉,共筑思政同心”长乐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试点校集体备课会暨思政实践活动在三明举行。长乐区教育局思政体艺科负责同志、长乐区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试点校教师代表共44人齐聚一堂,走进“闽中千年古县,朱子诞育圣地”三明尤溪,共同探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理论夯实思政教学根基 本次集体备课会聚焦理论提升,通过专家领学深挖思政教育内涵。两场专题讲座分别从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供了方法指导与理论支撑。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令超教授主持了这两场专题讲座活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郑传芳教授作了题为《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题讲座。郑教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融合,为与会教师提供了既有思想性又有操作性的教学指导。 尤溪县两岸交流中心主任叶开祥作了题为《打响朱子诞育圣地品牌,坚定尤溪朱子文化自信》的专题讲座。叶主任阐释了尤溪作为朱子文化发祥地的历史地位,梳理了朱熹生平与尤溪的深厚渊源,概括了程朱理学的发展脉络。最后,讲座聚焦于尤溪在传承弘扬朱子文化方面的创新实践,包括景观设计、文化活动和教育推广等系列举措,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建设提供了方法启示。 文化滋养思政教育沃土 本次思政实践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通过朱子文化寻根、传统村落保护、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文明实践等场景的现场教学,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思政教学素材。在朱子文化园的实践教学中,尤溪博物馆里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的丰富展陈、朱子广场上坚韧前行的先哲塑像、南溪书院中的“半亩方塘”“活水泉源”与家风家训等文化瑰宝,全方位展现了尤溪朱子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现场教学中,教师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教育意义,进一步思考如何将程朱理学中的精华思想与新时代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 桂峰村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等美誉,展示着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们走访了蔡氏祖庙、蔡氏宗祠、下坪古街等老屋大厝,深入了解当地将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桂峰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为思政课教学如何挖掘乡土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宝贵借鉴。 在夏茂镇的乡村振兴案例调研中,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旧址展现了本地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俞邦村“寻根追味”小吃街、夏茂特色小吃民俗馆等参观点,呈现了本地小吃从地方美食发展为富民产业的成功经验;在沙县红边茶文化馆,教师们了解三明茶史、茶俗与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切身体会传统茶文化赋能现代农业的典型案例。 学段共铸思政育人链条 本次集体备课会的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在尤溪宾馆举行。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五个学段的课例展示,呈现共研共学、螺旋上升的一体化建设理念,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效协同育人。成果展示活动由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金平博士主持。长乐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王晓玲老师用事例征集、家校协同、读唱经典等方式,在课堂再现父母“默默的爱”,让学生在感悟亲情温暖之时潜移默化地感知中华孝道文化精髓。 活动中,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欧阳秀敏教授对6位老师的教学实际进行点评。她表示,本次集体备课较好地展现了各学段螺旋上升的一体化教学成果。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与会教师应把握好各学段的情感价值目标,注重现代化技术的运用,确保课堂导入、学理分析、总结升华等每个教学环节都精准有效。 此次活动成功构建起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资源共享、课程共构、人才共育”的新格局,有力探索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路径。长乐教育人将以此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与改革,在八闽大地上奋力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政育人崭新篇章。(图文由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