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科技赋能特色养殖 校地携手乡村振兴

2025-08-21 10:28:47  杨杰 胡文婧 吴元华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惠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赴三明泰宁开展科技下乡服务

东南网8月21日讯(通讯员 杨杰 胡文婧 吴元华)8月19日,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映泰宁 科技惠民”科技服务实践队深入三明泰宁县新桥乡开展科技助农服务。在省科技特派员王全溪教授带队下,团队前往卓安乐爬养殖有限公司、棘胸蛙仿生态养殖基地及岭下村生态鸭场鸡场,通过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优化与疫病防控技术,有效破解当地特色养殖业技术瓶颈,推动产业向精准化、标准化转型升级。

实践队查看蛙卵孵化情况。陈颖 摄

在卓安乐爬养殖有限公司智能化养殖基地,实践队重点调研鬃狮蜥等特色爬宠的育种情况。针对传统养殖中品种退化、抗病力减弱等瓶颈问题,王全溪教授团队现场指导养殖场建立基因组选育档案。“育种档案的建立,让农民从‘凭经验’转向‘靠数据’,通过精准筛选特色性状基因,使育种周期缩短40%,同时显著提高幼体成活率。”

随后,实践队又奔赴位于山涧溪流旁的棘胸蛙养殖基地,全面考察从蛙卵孵化到成蛙上市的全链条生产流程。针对夏季高温导致蛙只应激反应加剧、成活率下降等技术难题,专家团队提出系统改进方案:采用新型环保降温盖板与智能水雾温控系统,配合科学调整养殖密度,将水温稳定控制在22℃~25℃适宜范围,并根据多参数水质监测仪数据动态优化换水频率与增氧策略。“通过系统改进方案,棘胸蛙成蛙夏季死亡率同比降低8个百分点左右,成蛙平均体重增加10个百分点左右。”基地负责人欣喜地介绍。 

新桥乡岭下村生态鸡场内的合影。陈颖 摄

最后,实践队来到新桥乡岭下村生态鸭场鸡场,深入散养于竹林的生态养殖区,详细了解养殖规模、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情况。针对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鸭群易发的肠道疾病和呼吸道问题,团队指导教师现场开展技术培训,提出优化饲料储存条件、加强棚舍通风、科学用药等建议。

2024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胡文婧分享实践感悟:“我们要让科技服务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要解决养殖难题,更要帮助老区群众端稳‘生态饭碗’。”学院教师表示,未来将通过远程诊疗、定期回访等方式持续提供帮助,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

此次行动是福建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缩影,彰显了本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科教兴农理念。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特种养殖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山区特种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