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建宁:人道暖护千万家
2025-09-28 17:42: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晓敏 |
分享到:
|
东南网9月28日讯(通讯员 付哲文)“大家注意,包扎时要先确认伤口无异物,绷带从伤口下方开始缠绕,每圈重叠三分之一,最后用胶布固定时别压到伤口边缘!”9月27日,三明市建宁县人民武装部训练场内,县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李小英手持模拟创伤模型,向50名参训民兵细致讲解创伤包扎的关键步骤。这场针对性培训,正是建宁县深耕应急救护能力建设、守护群众安全的生动切片。 作为县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建宁县始终将应急救护工作与民生需求、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县红十字会为核心搭建起“全域覆盖、常态推进、精准赋能”的工作框架。 建宁县红十字会走进学校为老师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播本领解民忧 “以前觉得急救用不上,学了才知道能救命。”在县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进社区”活动现场,刚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曾爱香难掩兴奋。为让急救知识触达更多人,县红十字会推进应急救护“六进”(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家庭)活动,年均开展50余场宣传活动,受益群众超过5万人次。 濉溪镇水南社区的居民,早已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当成“老熟人”。他们经常都会在水南桥头摆摊,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互动实操,教大家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等技能。 “以前肯定要涂牙膏,说不定更严重。” 就在前段时间,曾爱香做饭时被热油烫伤,想起培训教的“冷水冲洗”法,及时减轻伤情。 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县红十字会还探索“互联网+公益”模式,将人道关怀延伸至困难群众身边。其中,“爱·过年”项目已成为寒冬里的暖心品牌,每逢春节,工作人员都会上门为困境家庭送去慰问。2025年春节期间,他们带着米、面、油、棉被和爱心物资箱,先后慰问全县100多户困难家庭;还为像濉溪镇河东社区的小陈因患直肠癌多次化疗,家庭负担沉重、河东社区的小欧,作为低保户,妻子身患残疾,自己年老体弱且多次住院,无稳定生活来源、复兴社区的小方仍在乳腺癌化疗治疗中……这些特殊家庭额外送上600元的慰问款,用物资加资金的双重关怀,为他们添上生活保障。 据统计,每逢“5·8”人道日、“久久公益日”,县红十字会都会通过网络募捐汇聚爱心。近年已累计筹集约34万元,帮助482名像小陈、小方、小欧这样的困难群众渡过难关,用实际行动践行“保护生命和健康”的人道宗旨。 强精兵弘奉献 “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在县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员培训班上,李小英老师手持人体模型,细致讲解操作要点。 有专业技术,才能做好救护。县红十字会重点强化应急救护与志愿服务两支队伍。应急救护队伍建设中,他们通过推广红十字“人人急救”网络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学员先线上学理论,再参加线下实操,专业老师一对一纠错,最后才能考取证书。 “线上学习灵活,线下实操扎实,技能掌握更牢。”火箭救援队应急救护人员洪宝珍就是通过这种模式拿到救护员证。如今,她不仅可以在救援队中更好地完成救助工作,还能在生活中用技能帮助他人。今年,县红十字会已培训211名救护员,为应急救护储备专业力量。 志愿服务队伍同样规范专业。县红十字会通过完善登记、注册、培训、管理等各项制度,打造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目前,这支队伍已吸纳包含医务工作者、退伍转业军人、专职社工、教师等在内的30余名志愿者。 2025年7月福建省青少年篮球赛在建宁举办,服务队就有10多名志愿者加入医疗保障队,他们每天早早到现场搭建临时医疗点,比赛中紧盯运动员状况,5天内为多名受伤运动员提供及时救助,获赛事组委会和运动员点赞:“有他们在,比赛更安心。” 同时,县红十字会积极推动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三献”工作。结合“世界献血者日”“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开展主题宣传——在献血点设立咨询点、办讲座、发资料,普及献血知识、弘扬奉献精神。今年,他们还联合三明市血站、县卫健局,协调流动献血车进驻建宁县,带动380余名群众参与献血。并在近几年,累计开展无偿献血活动15次,共动员48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2021年以来,建宁县红十字会已累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200余场,培养合格应急救护员超1826人次,实现乡镇、重点行业、中小学校培训覆盖“全到位”。从街头突发急救的及时响应,到基层队伍的专业赋能,建宁县正以扎实的人道服务举措,将应急救护知识转化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硬实力”,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