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要闻 > 正文

风展红旗如画|三明故事汇⑫——毛主席的警卫员黄泽九

2019-12-14 11:05:34   来源:三明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红色故事汇第12集.mp3

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冀察热辽军区独立七师解放多伦战役战场遗址。“城墙地处城南,由沙土浇筑而成。完好时,高六七米、厚四五米,墙顶甚至可以通行马车。”多伦县文联主席任月海,潜心研究黄泽九多年。

冀察热辽军区独立七师解放多伦战役战场遗址
内蒙古多伦县留下的当年的土城墙

国民党军队负隅抵抗。1948年4月,解放多伦战役打响。独立七师19团担当主攻部队,负责从城南方向进攻。团长黄泽九,在前线指挥作战时壮烈牺牲。

战斗遗址南沙梁

黄泽九,三明宁化人。作为毛泽东的警卫员,他伴随毛主席跨越千山万水,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此后,还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

一身戎装的黄泽九

信仰

“保卫苏区有责任,禾口淮土比参军,禾口扩红一千个,淮土一千多两人。”一首《禾口、淮土比扩红》,唱出了当年宁化苏区儿女踊跃参军的火热场景。

风展红旗如画。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共有1.6万余人参加红军,其中淮土子弟就有3000余名,被誉为“扩红模范区”。

“全村3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人参加红军。”淮土镇磜下村,今年65岁的黄宣艳,是黄泽九的族亲,从小就经常听父辈讲述村里的革命故事。

黄家族谱

1912年10月,黄泽九在这里出生。黄家族谱记载,黄泽九共三兄弟,大哥泽生,二哥泽三,泽九排行第三。靠着租种几亩瘦田,黄泽九父母勉强维持生计。

在生活煎熬之下,黄泽九父母不到四十岁就已双亡。“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年幼的三兄弟,日子愈发艰难,连续几天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

黄泽九9岁那年,家里再生变故。二哥黄泽三上淮土赶集,不幸被抓了壮丁。“他被捆绑进了县城。后来,音讯全无。”黄宣艳说。

翻地、插秧、割稻……农忙时节,懂事的黄泽九总是随大哥下田劳作。平时,他上山砍柴,补贴家用。“集市在5公里开外,挑着几十斤重的木柴,稚嫩的肩膀被压出了血印。”提起少年黄泽九,黄宣艳既心疼又敬佩。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进入宁化。打土豪、分田地……偏远的淮土,成了县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

春日苏区,万物勃发。1930年3月的一天,18岁的黄泽九告诉大哥:“我要去当红军,为穷人报仇,为二哥报仇!”相依为命多年,纵有万般不舍,为生活所迫的黄泽生只好含泪答应。

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努力参加军事训练……在部队里,黄泽九很快成为一名坚强勇敢的红军战士,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忠诚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实行战略转移。从此,黄泽九追随红军,踏上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和战友一起吃草根、啃树皮,长征途中,黄泽九用双脚丈量大地,把困难一一踩在脚下。

人机灵,肯吃苦,黄泽九被选定在毛主席身边当一名警卫员。黄泽九时时记着首长安危,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任警卫期间,他从没出过半点差错。黄泽九尽心职责,毛主席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无数的磨难面前,相扶相携感天动地……毛主席爱兵如子让担架,留下了长征之中一段动人的故事。

影视资料

长征初期,毛主席大病初愈,身体十分虚弱,组织上给他制作了一副担架,配备了坐骑。但是,毛主席经常把担架和坐骑让给生病的战士们。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一次黄昏,部队从茅台出发三渡赤水河。黄泽九因肚子疼,走路困难,偷偷地告诉班长胡昌保,请允许他在后面走。胡昌保同意了。

当时工作人员有病都不想让毛主席知道,因为他一旦知道就会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一定会让病人骑马或坐担架,并把营养食物给他吃。

可是,在茅台河边等候渡船时,毛主席照例查问人数。一个一个查问,决不笼统含糊。他点名问黄泽九,没有人答应。他便问胡昌保。胡昌保说:“黄泽九肚子痛,走在后面,马上就能赶上来。”

毛主席立即吩咐把担架留在河边让黄泽九坐,胡昌保央求着说:“担架还是留你坐吧,把马给他就行了!”毛主席说:“肚子痛怎能骑马呢?让他坐担架好好休息休息吧!”

在长征期间,陈昌奉和黄泽九一样是警卫,一直跟随毛主席左右。后来,陈昌奉沿途收集史料,将自己1959年9月写的《跟随毛主席长征》一书,由5万字扩充到近20万字,留下了这些深情回忆。

中国军网刊发的十个浸染鲜血的长征故事里说,毛泽东将担架留给黄泽九,自己和战士们夜行军走了100里山路。

枪林弹雨之中,黄泽九一路成长。他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政委、团长等职。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