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福建日报看三明 > 正文

永安:党建引领幸福长

2019-12-26 11:22:12  方炜杭 魏兴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jpg
近日,游客在永安市小陶镇参观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黄光棉 魏兴谷 摄

东南网12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魏兴谷)在冬日的暖阳下来到永安市小陶镇,宛若走进一个现代化城镇,一车车刚采收的莴苣沿着拓宽后的道路送往外地。

小陶镇八一片区党委书记许光园告诉记者,这条路是镇里的主干道,经过多个村庄,多年后已难以满足群众出行和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成为乡村振兴的“短板”。

小陶镇有着深刻的红色记忆。1929年8月,朱德率领红4军出击闽中解放宁洋县城(今天的小陶镇)。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小陶镇吴地村成立永安第一个乡苏维埃政府及中共永安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这里因此被称作“红色摇篮”。三明市近年来认定的25个“中央红军村”,小陶镇就占两个。

90年来,红色基因在小陶镇传承。发源于小陶镇八一村的“168”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在全省进行推广。

“以这条路为例,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拓宽、提升各村各自为战,浪费人力物力不说,还不一定能立项。”小陶镇党委书记张金铭说,为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新问题,小陶镇通过以“组织联建、产业联动、环境联治、文明联创”为主的跨村联建,因地制宜把七个村进行“打包”,成立八一片区党委,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这条路很快完成申报并动工,这让许光园尤为振奋。从原五一村党支部书记到首任片区党委书记,许光园感觉变化很大:“以前只要管好自己村的事就行了,现在首先得考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桐林村是七个村中的“后进村”,原先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村里的各项事业推进乏力。桐林村在片区党委的帮助下,复制五一村的增收模式——以村集体成立合作社,申报设施农业补贴项目,建起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大棚,发展黄椒产业,形成多村、连片、产业化的适度规模效应。

散布在各村的旅游资源已完成“打包”,今年起片区推出“听嘱托、瞻烈士、游土楼、钻溶洞、赏新村、逛驿站、泡温泉、看民俗”的特色城郊一日游项目。目前,八一片区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出炉,这一规划打破了过去的村域限制,通盘考虑,把片区划分为现代农业、特色文化、三产融合、富民产业、美丽乡村、商贸物流等六大功能区,现正在稳步推进中。

大手牵小手,一起朝前走。许光园告诉记者,八一片区总人口7000余人,规上企业14家,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近2.5万元,平均村集体收入近14万元,“用我们农村人的话就是收入节节高、健康常常在、快乐天天有、家园处处美”。

在城市,党建引领正在成为破解城市基层党组织“小马拉大车”难题的有力抓手。

燕北街道有关负责人说,燕北街道是永安市的中心区,也是老城区,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量村民改居民,流动人口涌入,辖区内有一条“批发街”过去由于占道经营,仅能容得下一辆摩托车经过。“群众呼吁多年,我们尝试了多次,但收效甚微。整治涉及多个部门,与社区在行政关系、组织关系上互不隶属,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很难协调得动。”

去年以来,永安在4个街道实行“大工委”制,25个社区推行“大党委”制,在小区楼栋成立23个党支部,设置74个党小组,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为街道社区扩权减负,形成纵横联动的工作格局,全力把党的工作延伸到城市基层的各个角落。

“社区吹哨、单位报到”由此成为可能,在年初的联席会议上,消防、治安、环境等多单位到会,“批发街”违章建筑迅速拆除,社区群众纷纷点赞。今年以来,永安各街道社区通过落实常态化协商机制解决各类问题40余个。

燕西街道的新安社区党委书记王清芳告诉记者,目前,新安社区共整合了15家驻区单位,成立片区共建理事会,每年召开两次以上联席会,会上根据大家的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实现了共赢。

永安市委书记蒋先东表示,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情况不尽相同,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就必须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永安将继续以党的建设实际成效引领工作创新发展,切实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