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要闻 > 正文

白衣为袍战荆楚 山花烂漫迎春归

2020-04-01 11:19:21  曾凤清 刘莉婷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春回大地,不负韶华。4月1日,三明援助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30名白衣勇士回到家乡,他们是我市第二、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成员,刚刚结束在福州的医学观察期,顺利返明。其余两批医疗队也将在近一周时间内,全部回到三明。


白衣执甲照丹心,这是一场信念的征程。首批医疗队开赴湖北以来,我市先后派出4批医疗队计57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在武汉疫情最为严峻之时,白衣战士冲上“火线”,与时间赛跑、同病魔作战;对口支援宜昌抗击疫情的医疗队员,书写着“宜建钟情”“建宜勇为”的生命壮歌。


“我们打赢了这场战役!”3月24日,MF8776航班落地,福建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领队、明溪人宁永鑫对着镜头说。把最坚硬的“鳞”给湖北,背后是全体三明人最温暖的支持、最温情的企盼。用生命守护生命,这57个名字闪闪发光!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不寻常的庚子鼠年春节,湖北武汉被新冠肺炎疫情围困。在疫情形势最为严峻、防疫物资最为紧缺之时,白衣战士躬身入局、挺膺负责。


“‘战斗’打响的那一刻,我们医务人员就是挡在人民和病毒之间的那个人。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首批医疗队队长、三明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张霖说。每一位出征的战士,都是最美的逆行者。


“后来大家熟悉了才知道,有的队员在离开三明时,甚至已经做好了交代后事的准备。”三明市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伟说,“说一点都不害怕,那是假的。”没有人生而勇敢,只是面对战场,他们选择了勇敢。


“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红色娘子军为了革命,剪去长发。几十年后,同样在三明这方红土地上,一群白衣天使用同样的壮举,踏上艰险的征程。“剪!头发总会再长,没什么比救命更重要。”明溪县总医院ICU主管护师邓梅华面对火速集结,一边忙着打电话请丈夫帮忙准备行装,一边就近找到理发店,剪去自己的秀发。这天,正好是她的生日。


家有两个儿子,小的刚满2岁,怕孩子黏人耽误出门,邓梅华提前给婆婆打电话,让她把孩子带出去玩。再见只能等归期,每个人的身后都有挂心的家人。建宁县总医院内科护师黄兴红考虑到母亲身体不好,怕去武汉令老人担心,谎称自己只是寻常出差;清流县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赖清云的妻子已近预产期,经常需要吸氧;泰宁县总医院内科主管护师刘丽萍刚给孩子断奶,提出想去武汉支援医疗,家人一度以为她在开玩笑;三明市永安总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陈彬,女儿正面临着高考……为人母、为人父、为人子女的他们,在出征的那一刻,选择将“战士”的身份放在最前面。


使命的召唤,是医生护士口中那句:“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不过是换了个地点”。我市第二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宁化县总医院内科护士长张秋香说,学生时代亲历非典时期,便坚定了她从医的志向,高考填报志愿,表单上填的全是医科院校。“这一次,换我们守护你们。”出征的队员中,大多正当三四十岁。年纪最小的沙县总医院内三区护士颜惠玲,出生于1996年,对于队友们口中十几年前的那场疫情,没有特别清晰的切身感受,与众人同样明确的,只有为医者肩头的责任与使命。


“眼下虽然还有些寒冷,但时间已跨入春天,温暖已经在路上。”这首《出征》是朋友为将乐县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范莹姗所作。“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向着湖北,进发!


苦战


“像不像经过特殊训练的战士?”脱下防护用品,脸上尽是压痕、全身湿透、手被汗水浸到发皱……三明市永安总医院ICU护师邓祥却笑着问别人,这样的自己是不是很酷?


重重的防护服,是每个抗疫勇士需要直面的第一道难关。防护服穿脱一次基本都要两个小时以上。每一层防护用品的穿脱、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注意事项都不能遗漏、弄错。


人被“卡”在厚厚的防护服里,穿上就不能有任何暴露,正常的上厕所、喝水都不行。一层层的防护用品罩在身上,穿戴时间一长,人就觉得缺氧,鼻子生疼,耳朵也疼。来自三明市永安总医院的陈晓霞患有过敏性鼻炎,一天早上她刚进入隔离病房,刚好碰上护士在进行病房消杀,浓烈的84消毒液气味呛得她猛打喷嚏。“鼻涕挂了一脸,不能碰、也没法擦。”


工作上需要面对的挑战不少,即使是简单的输液,因为戴着几层手套,加上护目镜容易起水雾,总是找不到血管,为了看清楚一些,只能往病人跟前凑近点、再近点。“别凑太近,怕传染给你们呢。”听到病人这样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ICU主管护师王小梅心头一暖。


身处抗击疫情一线,每位医务人员都身兼数职:护士、护工、保洁员、消毒员、搬运工、病人亲属。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刚转战到武汉金银潭医院时,市第一医院ICU主管护师黄婷清晰地记住综合四楼有位80多岁的患者,因为患有老年痴呆症,她就跟同事张霖、黄燕珍、吕琳琳像对待小孩一样,使出各种法子哄着老人吃饭、服药;赖清云曾经护理过一位患有精神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病人的情绪特别狂躁,他便一有空就陪着她聊天,每天变着法儿地给病人“小惊喜”,一束花、一条巧克力、一袋牛奶……渐渐地,原本只肯说本地话、难以沟通的病人,说起了“宜昌普通话”,遵从着各项治疗安排。


第二、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分别在湖北武汉客厅(东西湖)方舱医院和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相比于专业医院,方舱医院在隔离条件和设施设备方面相对不那么完善,每位医务人员面对病人数量也更多,但是,来自三明的白衣天使们却给这里带来了歌声与欢笑。“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熟悉的旋律在方舱医院内响起,三明的医疗队员和战友们一起,带着病人做起了手语操《感恩的心》,战胜疫情的信心也在歌声中更加坚定。


“疫情不走,我们不回!”铿锵的誓言,是苦战的决心,更是必胜的信念!


春回


“我见证了病毒的凶险,但我更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友爱。”三明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护师洪菲说,自己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收获了满满的爱。在后方,自己所在科室的护士长林淑霞像母亲一样地关切着;在前线,一起出征的市第一医院烧伤科护士长林幼华、三钢分院内科主管护师方素霞,也像妈妈一样照顾着她们这些更年轻的队员们。


当人们把感谢的掌声献给医务人员时,市第一医院感染科护师吕琳琳却提笔写下了一封感谢信:在物资困难的情况下,酒店的“大厨”们努力满足医疗队的营养搭配,想尽办法迎合我们不同的口味;当狂风暴雨吹倒我们的帐篷,淋湿了我们的装备时,酒店志愿者们不顾自身安危,冒着风雨把帐篷中的衣物搬回酒店,还未来得及换下自己身上湿漉漉的衣裤,连夜为我们烘洗衣服,再整齐地摆放好……无论大风飞雪还是寒夜冬雨,公交司机、网约车志愿者们总会第一时间给我们疲惫的身躯一个温暖的依靠。他们总是默默等待,从不晚点。在这条通往“家”的路上,我们获得许多温暖和幸福。


“没有丰盛的美味佳肴,没有往日的聚会狂欢,亦没有家人的深情陪伴,却让我收获了别样的幸福与温暖。”3月2日,大田县总医院内科一区主管护师林笑容在朋友圈里这样“告白”,这一天是她的生日,她在心底许愿:“让疫情早日结束。”戴着口罩、用手“吹”灭蜡烛,这是独特的温暖记忆。


从医院到驻地,医护人员每天重复着两点一线的简单轨迹,回到酒店也尽量隔离在各自房间。可是,单调的日子并不乏味,上下班的公交车上,队员们唱着一首又一首歌,齐齐点亮的手机灯光如星光闪烁,伴着歌声穿透黑夜。


光明多一点,黑暗就会退一分。医务工作者在夜里掌灯前行,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灵感,谱写了属于福建医疗队的原创歌曲《提灯女神》。而这些“提灯女神”,注定是刚刚过去的寒冬里最能带来温暖和希望的春天信使。随着出院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入院人数日渐减少,温暖的春天如约而至。


3月6日下午,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宣布休舱。李伟和队员们既高兴又骄傲,开舱的第一班和休舱的最后一班都在自己手上完成,大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想起2月15日刚到武汉时的漫天飞雪,如今看着窗外已是春暖花开,李伟感慨不已。3月23日,湖北宜昌的街头,人头攒动、彩旗飘扬,宜昌人民送别福建医疗队的热闹场景让队员们话语哽咽,一度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终于恢复了生机。


“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感恩大家!”3月24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不顾患有渐冻症的身体,蹒跚赶来,为福建省首批医疗队队员们送行。深情相拥、依依惜别,这是春天里最感人的画面。


去时寒意料峭,归来春暖花开。三明用4月的芳菲迎接自己的英雄归来。沙溪碧波荡漾、远山群芳烂漫,春的景致正好,白衣勇士,欢迎回家!

曾凤清 刘莉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