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将乐:从“万安寨”到万安镇
2020-07-23 10:05: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晓敏 |
分享到:
|
万安镇集镇新村全景图(资料图片) 以人为本,科学规划,集镇新村建设让居民安居安业—— 从“万安寨”到万安镇 东南网7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全幸雅 方炜杭 通讯员 沙观球) 下京福高速互通口西行,艳阳下,白墙蓝瓦联排房,一行白鹭掠过屋顶,留下道道倩影。这里是“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将乐县万安镇。然而,当地老人却说,万安镇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别名,叫“万安寨”。由“寨”到“镇”,一字之差,折射出万安建设的巨变。 多年来,将乐县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人为本,科学规划,久久为功落实集镇新村建设,让百姓安居安业。“万安”这一镇名所寄托的美好理想,已然照进了现实。 科学规划促安居 清晨,肖家杂货铺开门营业了。69岁的店主肖顺和咧嘴一笑,脸上褶满皱纹:“我们家的三层小别墅,楼上住人,楼下开店。换了以前,谁能想到日子会这么好?” 时间转回20年前,万安镇人少、房破、路窄。早在2005年,作为三明市5个县域次中心之一,万安镇开始谋划小城镇建设,但囿于资金不足、资源有限等原因,一直未有突破。 2010年“6·18”特大洪灾中,万安镇大片房屋毁于一旦。万安镇瞄准灾后重建契机,就此开启建设集镇新村。 资金从何而来?一方面,万安镇将福州市对口援建、土地整理、小流域建设、宅基地复垦、地质灾害治理、造福工程等资金整合使用,集中小钱干大事;另一方面,万安镇进行市场运作,成立万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土地收储、开发和投融资,盘活资金链。 有了资金,如何在白纸上绘蓝图?为让集镇建设立足长远、有章可循,万安镇修编完善总体规划,以统规统建方式推进翔安和新安两个小区建设,桥头小区则以统规自建的方式拆旧建新。“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下,我们还创新实施了‘先规划后审批’等六项机制。尽管有少数村民想自行扩建,但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建房全过程监管下,在干部的一一劝导下,他们也逐步认识到村貌统一的重要性。”万安镇党委书记黄小君说。 紧接着,街道立面、公园广场、中小学校、农贸市场、客运中心、文化中心、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也一一建设完成。“这样的‘高配’实属不易。”时任万安镇镇长的许惠勇坦言,当时的万安镇土地紧张、经济困窘,好不容易整出几十亩地,反复权衡下,最终决定:一分都不用于开发商业住房,全部投入公益建设,服务居民文化生活。 “利民、惠民始终是万安集镇新村建设的方向所指。”黄小君说,经历任党委、政府的接续努力,万安镇已成为集工、农、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新型集镇。 招商引资助安业 种烟好还是养鸭好?“养鸭!”曾是一名烟农,如今却返乡当起“鸭倌”的赵晓光回答,“种烟要起早贪黑不说,还挣得少。养鸭轻松多了!我们的鸭舍装满了全自动设备:自动控温机、自动饲料流水线。一人喂饱全舍1万多只鸭不成问题。” 赵晓光所在的公司是2014年入驻万安镇的将乐温氏家禽有限公司。温氏采用“公司+家庭农场”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农户经营家庭农场,负责饲养肉鸭环节,公司负责饲料原料采购及加工、种苗生产、技术服务配套、肉鸭回收销售环节,双方合作,互利共赢。“公司为我们配备了兽医,鸭子的疾病预防也不用愁了。”尽管她和丈夫安安心心做起了“甩手掌柜”,每年还能挣到10多万元的纯收入。 高高兴兴转业的,不只是赵晓光。近年来,依托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万安镇高位引入温氏、金森、利农等企业,形成“一鸭一树一菜一米”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原本半数人口外出打工的万安镇,如今成了周边乡镇人口纷纷抢滩的“就业洼地”。由于“机会多、工资高,还能照顾老人小孩”,越来越多的万安人相继“归巢”。截至目前,引进企业共解决就业500余人,带动农户700余户。 “新村之新,不仅在于有新屋,更在于有新型居民。”黄小君说,产业的内生动力,聚集了人,也改变了人。眼下,万安镇集镇新村居民的生产方式正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农业产业工人转变,生活方式正从农村村民向现代城市居民转变。 既安居,又安业,居民们自然感到幸福心安。黄小君说,目前,万安镇正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促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把新村建设推向新阶段。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