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林畲镇:红土地上桂花香
2020-07-31 10:13: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晓敏 |
分享到:
|
走在馨山小径上,时有清香袭来,令人心旷神怡。 中华桂花文化园规划用地1050亩,已完成种植585亩。 以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演绎闽粤地域的文化元素。 东南网7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 阮锡桂/文 林熙/图) 清水流韵,桂馥风清。 2017年12月,清流县林畲桂花小镇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经过几年建设,这个以桂花文化为主题的秀美小镇愈加特色鲜明、风情浓郁,年观光人次逾10万。近日,记者来到桂花小镇核心区“中华桂花文化园”(以下简称“中华桂园”),感受林畲里的风雅园林。 全世界桂花160多种,这里就有138种 盛夏时节,走进清流林畲镇,五凤山上满目青翠,桂花溪里冷泉潺潺,令人心旷神怡。 中华桂园依山傍水,罕见的夏桂花如繁星点点嵌于墨绿枝叶中,6万多棵不同品种的桂花令人如坠香海之中。 园中桂花现有近600亩,主要分为四大类: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这是国内品种最多、规模最大、桂花文化最为丰富的桂花博览园——全世界登记在册的桂花160多种,我们园中就有138种,其中7棵树龄超过百年。”园主郑战友自豪地说。 沿“馨山小径”循香而上,一路经过香径、馥林、芳田、桂园十景、状元坊等18个景点,景观构件大都是园主从各处搜集来的古物,并经过精心设计布置。沿途移步换景,处处可见桂花文化与园林建设结合的巧思。 “此处的‘桂林一树’景点,由状元坊与‘桂林一树’石刻组成。状元坊上这块‘状元及第’石匾是清代旧物,而‘桂林一树’出自西晋郤诜‘昆山片玉,桂林一枝’的典故,比喻人才出类拔萃。”郑战友介绍,桂花具有高洁清雅、荣誉、友谊等美好意象,有许多文化典故,身处中华桂园,可以边赏桂边品味桂花文化。 赏桂、品桂之后,不妨坐到茶桌前,喝一杯新窨的桂花红茶,眼前还有晶莹剔透的桂花糖、清香甘醇的桂花酒,令人食指大动。它们的原料都来自园中桂花,由专业师傅选择品种、时令采摘,委托食品厂制作。此外,还有与上海香精香料研究所合作研制的桂花精油,与浙江大学农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合作选育研制的桂花籽油……丰富的伴手礼,让人把桂花尝在口中,记在心里。 桂花小镇名不虚传,中华桂园得之不易。 清流县野生桂花资源丰富,林畲当地更是“无山不桂花”。 据介绍,清流县有天然的野生桂花群落,10多个乡镇山林中分布着近10万亩野生桂花,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合桂花生长。 “当初吸引我们夫妻前来开园的,就是以仙女峰为中心的1000多亩野生桂花。我们从各地寻觅移来的各种桂花,很快在这落地生根。”郑战友说。 2003年,闽西菜农郑战友和妻子蓝春娥将农事交给老乡打理,买下一部皮卡开始远行。他们走遍省内和山东、浙江、江苏、广西、四川等地,将当时国内种桂花的园艺场都看了个遍。2005年春暖花开的日子,“清流桂花生态科技园”成立,他们在林畲买下荒山,种下第一批桂花树,开启种桂造园的梦想。 “我们跟收破烂的人没啥两样,开着皮卡在乡村里晃悠。”蓝春娥说,得知哪有村民旧房拆迁、哪个乡镇旧城改造,他们准一早奔过去,跟村民谈妥后,小心地将桂花树搬回。皮卡车上装着桂花树,更有沿途淘到的奇石、古砖和各种老古董。这些宝贝一件一件地搬回,都在桂花园里得以安放。 “野生桂花大都长在绝壁、断崖上,我们跋山涉水采下样本,精心培育,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郑战友云淡风轻地谈起创业经历。其实,他进山采集桂花树曾两次遇险摔断肋骨,也曾面临资金链断裂,变卖家业自救。 不吝投入,进山寻桂,添石造景。园林落地后,重点对古文诗词、名人佳作、神话传说中的桂花文化充分阐释,并聘请苏州东南文物古建筑研究所依循桂花文化规划设计园内建筑。15年勤耕不辍,终于将这片桂花园林拾掇出一派“文艺范”。 2008年,他们建成了中国首个桂花主题文化馆,园林被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授予“中华桂花文化园”称号。2015年底,这个园林被评为3A级风景区,还被列入福建省观光农业示范基地。2017年1月19日至7月19日,与北京圆明园合作举办的圆明园文化巡展盛况空前。 2015年清流县政府提出,把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融合发展作为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尤其注重挖掘当地桂花产业发展。2017年12月,清流林畲桂花小镇入列福建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华桂园建设进一步提速。桂馥园秀引来远近游客,2019年共有十万人次前来游玩欣赏。 “在中华桂园,不需苦候三秋桂子,就可以全年赏桂。我们不仅要打造最美的苏区花园、新的赏桂胜地,更要建设成为桂花文化的继承地、发扬地、创建地。”郑战友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