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从文明出发,让幸福落脚

2022-08-22 16:24:03  卢素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从文明出发,让幸福落脚

三明市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东南网8月22日讯(通讯员 卢素平)夏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沙溪河两岸微风轻拂,如意桥上人来人往,充满欢声笑语。

“三明环境美、治安好,出行便利,晚饭后和老伴出门散散步,再惬意不过!”家住三明三元区东安路的王怡凤今年68岁,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王怡凤的话语,道出了许多三明人的心声。从更深处探寻原因,三明之所以成为宜居宜业、大爱涌动的幸福城,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息息相关。

作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源地,三明市委市政府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将文明创建与城市建设、社会进步统筹推进,着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关心关爱弱势群体、培育文明新风尚,在更高起点上向着文明梦迈进,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徐徐展开。

民呼我应

提升幸福指数

近日,走进全面升级改造后的三钢山头农贸市场,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放眼望去,蔬菜区、肉食区、水果区一目了然,面貌焕然一新。

改造前,三钢山头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经营设施简陋。三明市聚力治乱,开展五星商户评比活动,农贸市场“脱胎换骨”。

最开心的,还是附近居民。家住工业北路的林桂梅边挑菜边说:“现在来买菜,舒心多了!”

近年来,三明市以农贸市场、海鲜批发市场、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等为重点,全面清理整治经营摊位及周边环境,合理划分市场内功能区域,对集贸市场周边临时摊点进行划行入市管理,市场环境逐步改善,百姓的“菜篮子”越拎越舒心。

这仅是三明市创城惠民工程中的一鳞半爪。人民群众满意,才是衡量精神文明建设的唯一标准:

——三明市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疏通 “卡脖子”路段,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着力解决加装电梯、物业管理、停车等群众关注的问题。

——加快建设学校、儿童微乐园、长者食堂等一批公共设施项目,逐步补齐城市建设短板。

——先后与中山一院、广安门医院签约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闽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医疗专家服务。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题入手,三明市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好事,百姓获得感不断攀升。

古色古香的砖瓦、琳琅满目的小店、独具特色的美食……漫步于沙县区老街池尾巷,随着巷口的烟火气弥漫开来,总让人有种穿越之感。

改造前,巷道内两侧建筑物破损严重,管线杂乱、市政基础设施差。改造后,基础设施完善,安全隐患消除,商户经营有序,老旧街旧貌换新颜。

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现在的街巷,保留了原有建筑风貌,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我们很满意。”沙县区居民邓连邦连连称赞。

东霞新村小区、红岩新村小区、双轮化机小区……随着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改善,一个个老旧小区“提档升级”,老百姓住得更加安心、舒心、顺心。

创城为民、创城惠民。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项目相继落地,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广大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扶弱助残

传递大爱温度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也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上。

“政府又给我们送低保和救助金来了,太感谢了!”6月27日,在尤溪县洋中镇,年过八旬的老郑接过救助金,笑得合不拢嘴。

这是尤溪县民政局开展困难群众“漏保”“漏救”点题整治工作的一个场景,也是三明市解民难、济民困、暖民心,关爱弱势群体的一个缩影。

秉承为民惠民初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病”“一弱一困”等弱势群体,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推动更多城市发展成果普惠于民,描绘出一幅幸福和谐的民生新图景。

关心“一老一小”

目前,全市下达44个长者食堂(助餐点)、12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补助资金1860万元,及今年第二批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奖补资金358万元;截至今年5月,全市纳入保障孤儿150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017人,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资金133.72万元,为54名孤儿发放“福彩圆梦”孤儿助学金3.41万元。

关爱“一残一病”

全市共为1494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适配辅具1840件、发放补贴197.18万元。结合助残日,慰问10名三明市首届“最美残疾人联络员”,发放慰问金1万元;截至今年5月,累计全额资助11.39万名医疗救助对象参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资助3645.76万元,累计医疗救助15.29万人次,救助补助金额2196.92万元。

关注“一弱一困”

全市将新建40座环卫工人休息屋,已完成1座,在建16座。加大对留守儿童父母返明就业帮扶力度,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等活动,举办各类招聘会198场,吸引2056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5.17万个,达成就业意向8097人。

一个个助残扶困的数字,提升了人民幸福指数,传递了大爱温度,赢得了百姓的广泛好评。

“这里的饭菜可口又实惠,还能给老人们送餐,真的很暖心。”自从去年10月市区首家标准化长者食堂——三元区万寿延长者助餐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家住新市中路的廖之双便常常到这儿就餐。

针对市区特困、低保、高龄和重点优抚对象等七类特殊老年群体,长者食堂还按照每份午餐4元标准给予就餐补助,烟火味托起了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城乡低保补贴标准不断提高,城市困难群体住上了保障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三明老百姓的日子踏实而温暖。

绵绵用力

擦亮文明品牌

说起精神文明,自然想到三明。

上世纪80年代,从解决群众反映的“脏、乱、差”问题入手,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抓手,“满意在三明”活动正式启动,进而迅速在三明大地铺开。随后,这项活动逐渐成为三明的一种常态,并持续至今。

近年来,依托覆盖全市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日月星志愿服务驿站”“复兴乡村少年宫”“四点半学校”等文明阵地、实践体系,三明市陆续涌现出“有事找书记”“爱心敲敲门”等一批特色鲜明、服务为民的文明创建新品牌,全市文明创建氛围日渐浓厚,群众参与度提质扩面,文明花开香满城。

“昨天填写诉求,今天就开始消杀,效率真高!”……如今在三元区,居民诉求有回应、小区服务有人做、遇到困难有人帮,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这得益于三元区打造的“有事找书记、服务零距离”活动工作品牌。活动开展以来,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了群众如愿点单、社区精准派单、受众全面评单的正向互助,提升了服务精准度和效率。

建设市民文明积分平台,是三明市委市政府顺应“互联网+”,弘扬“好人好报、德者有得”正能量的另一个实招硬招。目前,全市共有118.9万人参与文明积分活动,占全市近一半的常住人口。

市委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把志愿服务、无偿献血、文明交通等行为纳入市民文明积分,免费停车乘车、体育健身、住宿、入学、体检等成为文明积分可兑换的物品,提升了文明创建的群众参与度。

三明市还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办法,以积分形式破解生活垃圾分类难突破、推进慢等难题。如今,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三明人日常生活的“新时尚”。

“自从扔垃圾可以攒积分,积分能换生活用品,大家的文明意识提升了,小区的环境卫生变好了,住得更舒心。”家住碧桂园的黄诗琪笑着说。

一任接着一任抓,一级带着一级做,一年连着一年干,文明之花结硕果。眼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三明全城动员、全民参与,传递着大爱温暖,凝聚着发展力量,更见证着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