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下足创建“绣花功” 提升城市“软实力”

2022-09-14 09:54:27  连传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9月14日讯(通讯员 连传芳)城市,因文明而美好;文明,为城市软实力标注“新刻度”。今年来,三明市认真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全过程问需于民”的创建理念,从细微处入手,扮靓“面子”、做实“里子”、增厚“底子”,用“绣花功”打造“美丽家园”,提升城市品质,让居民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三明城区美如画 三明市委文明办资料图

“微整形”让城市“面子”更靓

9月7日,时值白露,气温依旧炎热,家住东霞新村的老刘和邻居相约来到家门口石桌上下起了象棋。一旁的凉亭里,还有位老人在悠闲地聊着天。

东霞新村是个老旧小区,之前社区设施老旧,经过微改造后,重新规划初心广场、家风家训园、敬德亭、红色步道等老年人活动区域,以满足老人歇脚、放松身心的需求。此外,小区还重新整合及新增花坛、新建小公园、纳凉亭等休闲场所,新建停车泊位110余个,基本满足小区居民停车和其他不同需求。如今,这个有着40余年的老旧小区,已在文明创建的春风里“穿新装”“换新颜”。

老旧小区改造后东霞新村“换新妆” 三明市委文明办资料图

“我们小区经过微改造后,跟以往相比视野更开阔了,空气更流通了,绿化更好了,邻里之间在公共场地的交流也更频繁了。”家住梅岭社区的居民林女士高兴地说。据了解,去年三明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21个。目前,市区的梅岭社区、红岩新村小区、白沙社区、双轮化机和富文社区等小区,均已完成垃圾清理、路面补修、水电改造、增设停车位、拆除违章建筑和柴火房等改造,路网、管网、绿地等公共设施同步提升,完善教育、医疗、市场、商业等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疏朗了城市空间,优化了人居环境。

老旧小区“微改造”是百姓迫切的愿望,是助力城市文明建设的一剂“良方”,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改善城市的面貌以及提高城市的形象。老旧小区“微改造”既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又改善人居环境,为城市留下有迹可循的记忆和看得见的乡愁。

近年来,三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解决市民关心关注的老旧小区、背街小巷设施不完善、环境秩序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有效改善人居环境,补齐民生短板,全力推动社区品质提升,让老旧小区“返老还童”,让城市“家园”更宜居更温馨。

“微治理”让城市“里子”更实

中秋时节,行走三明大街小巷,人车各行其道,交通井然有序;驻足社区,环境整洁优美,绿地公园一步一景......今日三明正展示着创城带来的硬件环境和文明素质的双提升硕果。

文明创建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得到真切的实惠。因而,创建必须找准短板和痛点,对症下药除“顽疾”,以“微治理”全力做实城市“里子”。针对停车难、如厕难、农贸市场整治难、背街小巷通行难、小区物业管理难等城市管理问题,三明市通过规划建设一批项目,实施难点、堵点整治,落实精细管理措施,激发出以文明创建带动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的“软实力”。

“原来这里占道经营现象很严重,行人车辆混在一块走,环境还脏乱差。”家住红旗新村的市民邓大爷说起以前的居住环境仍然头痛不已。“现在市里搞创城,经营店面规矩了,背街小巷整洁了,环境一改善,咱三明更美了。”

市民在沙溪河畔散步 三明市委文明办资料图

“微治理”是将涉及便民生活方面不精细、不规范、不便利的“小”问题,纳入了整治范围,紧盯群众诉求,解决市民身边的难点堵点问题,采取多方合作、公众参与、综合治理等方式,在不“伤筋动骨”的前提下,用小变化、小改善、小更新,进行有温度的治理,使城市更加精致、更加方便温馨。

近两年,三明市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制度,广泛动员党员干部群众、志愿服务队、网格员、小区物业、楼栋长等力量,积极开展网格化社区“微治理”。先后开展破损雨披店招、违法建设、乱堆乱放、“空中蜘蛛网”等专项整治行动;根据各街道背街小巷道路情况,合理施划停车区,规范车辆停放秩序,保持道路通顺畅通;开展基础设施维护工作,积极引导和推动社区居民组成自治组织,对小区停车、楼栋物业进行日常管理,实行长效机制,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向背街小巷延伸,解决通行难问题,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塑文化”让城市“底子”更厚

每当夜幕降临,台江大桥周边人头攒动,跳广场舞、散步观光、跑步晚练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如今,四贤文化广场和龙舟文化广场已成为南部新城最具人气活力的“网红打卡地”,碧波荡漾的沙溪河焕发出活力,成为三明市区南部新景。

三明动车站四贤文化廊 三明市委文明办资料图

夜幕下,步入四贤文化广场,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铜像,高耸夜空。三明站建筑,古色古香,灯火辉煌,与闽学文化长廊风格相融,流光溢彩、别具风味。近年来,三明市充分发挥三明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闽学文化底蕴丰厚优势,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一广场一主题、一点一景观”的思路,不断从提升广场文化品位、丰富群众文体活动方面持续发力,把公共广场打造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娱乐新舞台、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新高地。

“过去台江大桥两侧,各家乱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你再看现在四贤文化广场和龙舟文化广场宽敞洁净,富有文化底蕴。还有许多文明标语,让市民变得更加文明!”6月18日,在龙舟广场健身的居民张女士一边玩着健身器材一边对附近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停地夸赞。

伫立龙舟广场,放眼四望,到处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相关知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此外,三明市根据广场功能定位,每年在各个广场组织开展龙舟赛、广场舞大赛等全民健身活动,利用文化广场市民大舞台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演出。依托各个特色主题广场,培育形成广场舞、地方戏表演等各类文体爱好者志愿服务团队,与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同向发力”,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打烊”。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