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行迹 |​从前的锁也好看

2023-07-28 16:23:48  余蕾希 余学云 来源:东南网、三明市社科联   责任编辑:练为泉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祥云轩将乐窑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宣传将乐窑陶瓷和将乐窑文化为主旨的专题性博物馆。该馆位于将乐县文博小镇,占地面积1880平方米,建筑面积3742平方米,现有古陶瓷3000余件,另有铜锁等杂项2000多件,藏品均由将乐籍收藏家余学云先生捐赠或收藏,是将乐县重点打造的“六馆四基地”中的重要一环。馆内的锁具专题展为省内首个以古代锁具为主题的常设陈列,用精美实物让观众了解我国古代锁具的发展过程及工艺巧妙。

古锁起源众说纷纭,虽无从考证,但毋庸置疑,锁伴随着私有财产出现而产生。从最早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木锁,到西周时期出现的青铜锁,再到东汉普遍生产和使用金属锁,发展到明清已经达到一个极为鼎盛时期。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外成本较低的弹子锁引入,传统锁具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锁具的繁荣阶段,种类丰富,造型精美。一般来说,生活中常见的古锁可分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密码锁四大类。

广锁

《十三经注疏》中写到“东西为转,南北为广”,《辞源》中亦有解释“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广锁是明清时期最普遍使用的锁。所谓“广”,就是强调其横向开锁功能,也就是横式锁。在清代主要生产于浙江绍兴,故称“绍锁”,民间也称“横开锁”“枕头锁”等。广锁虽造型简单,却在钥匙孔位置设计上下足了功夫,如钥匙孔在锁具背部的背开锁,在锁具底部的底开锁,隐藏钥匙孔的暗门锁,难以插入钥匙的定向锁,开启步骤复杂的多开锁,因特殊簧片结构需反向开的倒拉锁。

钥匙孔形状,常见的有“吉”“下””上”“一”“士”“寿”等。这种设计大概与社会等级制度有关,如最普通的“一”字锁,使用者多为普通百姓,使用“士”字锁者应多为文人士大夫,“上、古、山”应为从商者常用,“吉、正、尚、王”应是王公贵爵使用。

锁身装饰:锁具上纹饰往往带有浓厚生活气息,表达了当时人们内心愿望与希冀。采用平雕、浮雕、阴阳雕、镂空等诸多工艺,在金属锁壳平面上镌刻各式人物、动物、植物、器物、乐器等造型,最为常见的如“福禄寿三星”“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龙凤呈祥”等。

广锁之美简单纯粹,通过洗练线条勾勒,装饰纹样补充,蕴含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带有制度印记,被赋予不同象征意义。

花旗锁

“花”花样,“旗,表也”,花旗锁即花式锁之意,其作用兼具防盗与赏玩,是一个门类广泛、风格多元的锁具品种。花旗锁通过特殊造型,配合锁身雕刻的不同纹样,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某种向往。

花旗锁造型,一般分为动物、植物、器物三种,经常选用狗、猴龟、鱼等吉祥动物,以及荷花、佛手一类植物,除此之外锁上还雕刻纹饰或吉祥语。花旗锁品类丰富、精致秀丽,寓意直接明了,既能保障主人财产安全,又能将主人对未来憧憬寄寓此中,受到达官显贵、平民百姓普遍喜爱。

民国提琴锁。三明市社科联供图

民国琴锁:琴通“情”,顾名思义为情锁。古代男女,情感含蓄,不会将爱慕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写情诗、送定情物等方式传递爱意。因此,留下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等名句。青年男女通过互赠琴锁,一锁定情,浪漫非常。琴腹正面刻有“喜鹊登梅”传统吉祥图案,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一会,架起鹊桥让有情人相会,因此喜鹊成为双方之间桥梁,与琴锁造型相互辉映,寓意有情人终成眷属,生活幸福美满。         

唐代诗人鲍溶《期尽》一诗中写到“鱼锁生衣门不开,玉筐金月共尘埃。”古代人用鱼的造型制锁有着深远涵义。《芝田录》云:“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因鱼目始终睁开,可日夜守门户而为制锁工匠青睐。同时,古人认为鱼是一种多功能祥瑞之物,生活中有“年年有余”“如鱼得水”等吉祥语广泛使用。

狗是十二生肖之一,也是人类患难与共朋友,被认为是通人性动物,中国人视狗为吉祥物。不仅如此,狗从古至今都是看家护院能手,将锁制成狗的造型,守住主人财富。狗锁身上还刻有铜钱纹样,寓意财源滚滚,期望财运好,步步高。

首饰锁

首饰锁,俗称“配饰锁”“长命锁”“百家保锁”,这类锁已脱离锁的实际用途,成为一种象征意义,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首饰锁按照使用人群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女人设计的挂件锁,这类锁个头小,一般在3-5公分之间,以链条串形式挂于脖颈或帷帐,以达到装饰和祈福作用;另一类是为儿童设计的长命锁,寄托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明清时流行“长命锁”,小孩出生后,父母为保佑其健康成长,消灾辟邪,打制一副银锁或项圈给小孩佩戴,意在“锁”住生命。不论从造型还是装饰说,首饰锁都传达出一种巧妙思维,以及向往幸福、平安吉祥生活美好愿望。

密码锁

密码锁是古锁中制作最精巧且最难打开的一类,锁轴上装有多个刻汉字或数字的转环,每个转环上都刻有不同文字或数字,如同现在的密码盘,套在锁上,依次旋转转环,只有特定组合才能锁鼻通过。暗定汉字多为俗语或诗句,如“和梅竹贵定”“双捧寿喜”“黄金万两”等。不知道密码的人即使拿到钥匙,也无法打开铜锁,可谓匠心独运。锁转环上的文字并不生僻,但放在上学读书并不普及的古代,并非人人都能识得,因此密码锁应是古代大户人家才会用的防盗工具。

清代四字密码锁。三明市社科联供图

器物发展一般都经历从实用到兼顾美观、表达思想的过程,锁也一样。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工具,成为时代载体,反映着各个时期人们的思想与审美观念。正是因为锁随处可见,又常常被忽略,在古代未能引起特别关注,古籍中关于锁的记载也极少。直到近代,传统古锁逐步淡出人们生活,才又引起人们注意,不少人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和研究。从这些仅存的传世珍品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锁具虽然仅仅是日常普通小物件,但其包含的文化寓意及体现出的社会观念,远高于其本身价值。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精要,通过一个小小的锁具展示出来,从中更能感受古人超群的智慧和非凡创造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幸福生活的憧憬。(作者:余蕾希 余学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