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头条 > 正文

新风拂煦满庭芳—— 三明市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2024-08-27 09:03:22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的复兴、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也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物质富裕,也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实现精神富足。

作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发祥地,40年来,我市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统筹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尊重首创、共建共治,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并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让文明新风拂煦山城大地、润泽百姓心灵,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破题,闯出新天地

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会见来自全国各地先进代表时指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是从三明开始的。”

其实,这是一场倒逼出来的“创举”。

上世纪80年代初,“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在全国大江南北开展。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设立的新兴城市,彼时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设基础非常薄弱。垃圾随处可见、市内交通拥挤、市民住宅紧张……一个个难题摆在眼前,从何入手、怎样破题?

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我市把改革开放的难点、经济建设的重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结合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狠抓绿化美化、推行“门前三包”、整治环境卫生、提升服务质量,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购物难、上厕难、住房难、乘车难、就医难、上学难、娱乐难等“八大难”,攻克了一个个“脏乱差”难关。短短3年时间,三明告别了旧模样、闯出了新天地。

1984年,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提出了“全国学三明,三明学全国”的号召,揭开了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序幕,奠定了三明作为精神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历史地位。

从此,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成为了三明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体三明人的行动指南。可精神文明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坚持?三明给出的答案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

聚焦发展目标和群众诉求,三明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践行“为民惠民、共建共享”理念,持续健全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不断丰富文明创建的形式内涵,促进了软硬环境一体改善,干部群众双向满意,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1985年,我市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城市”荣誉称号;1999年、2005年、2008年、2011年,我市四次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15年,我市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优异的成绩单足以证明:精神文明已经成为三明最独特的城市基因、最鲜明的城市性格、最深厚的城市文化。

蝶变,打造新品牌

“要以二次创业精神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三明人记在心里,干在实处。

多年来,我市坚持在改善软硬环境、解决民生难题上下足功夫,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把文明创建过程真正变成社会环境持续改善、社会秩序持续优化、社会福祉持续提高的过程,让广大市民共享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提高城市的美誉度。

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我市注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得益于市民的积极参与,我市在全国首创“六联六建”“门前三包”等做法,创造了“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等经验,探索了“街巷长制”“文明积分制”“以城带乡”等机制,形成了“e三明”“一党委三中心(站)”“网格化管理”等社会治理模式,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县、乡、村阵地全覆盖。“满意在三明”“共建联创”“好人建设”“六联育人”“好人联谊会”“市民文明观察团”等特色品牌层出不穷,奠定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基石。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水涨船高,三明也在思考着,如何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发挥比较优势、激发内生动力,推进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树牢“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理念,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文旅资源整合提升,大力发展森林康养、生态观鸟等绿色经济;

——城市建设和文明创建一体推进,每年80%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实施一批补短板、办实事项目,教育、医疗、养老等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

如今,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设正走向“一二三”——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唯一标准,城市农村两头兼顾,不断建立健全“法治保障、共创共建、全民参与”三大长效机制,精神文明已然成为了三明最丰厚的资产和软实力。

改革,激发新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这一矛盾,改革无疑是最强动力。

三明是一座具有改革创新基因的城市,三明人民来自五湖四海,素有开放包容、锐意创新的优良品格。三明人从“小三线”建设起步,在一片空地建起了一座工业城;推动“五讲四美三热爱”从三明走向全国,揭开了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序幕。

秉承文明创建惠民利民导向和改革创新基因,我市从实际出发、从人民需要出发,推动三明医改成为全国一面旗帜,林改走在全国前列,教改、金改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蹚出了一条改革发展富民之路。

医改,向着健康福祉不断迈进。我市扎实抓好“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三医’一张网”“无红包、无陪护”医院创建、全民健康管理、基层诊疗能力提升、重点专科建设等工作,积极推进与中山一院、广安门医院合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和上海瑞金医院共建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守护群众健康。

林改,不断增添富民绿色砝码。围绕“林改四问”,我市在一手抓护绿、一手促增绿的基础上,从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等方面入手,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让百姓端好“生态碗”、吃上“生态饭”。

改革永远在路上。除了医改、林改,我市还持续推进教育、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在解难题、促发展的过程中,让群众有更多可触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而这一切,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初衷一脉相承。

实践证明,三明依靠改革走到今天,也必将依靠改革走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明将弘扬改革精神、传承文明基因,探索打造新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三明样本,奋力谱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媒体记者 章龙 通讯员 张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