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聚焦 > 正文

逐海扬帆天更阔——三明市推动海洋文化传承发展侧记

2024-09-01 09:39:52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众所周知,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沿海城市,蕴藏着向海图强的蓬勃生机。

然而,坐落于闽西北山区的三明,不靠海、不临港,何以凭借一条溪流扬帆远航?

伫立时代潮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围绕“海峡、海丝、海洋”主题,进一步挖掘我市海洋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向“海”借力行稳致远,凝聚起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磅礴力量。

追溯往昔,探寻海洋情缘

每年暑假,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院校的师生来到大田城区均溪镇玉田村的“第二集美学村”旧址,聆听抗战时期发生在学村的感人往事。

抗战爆发后,日寇侵入金门,厦门随后沦陷,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迫于形势,决定将在家乡集美创办的学村各校迁往内地。1939年1月,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等3所学校辗转迁入大田。

作为当时国内唯一一所没有停办的水产航海专业学校,在大田办学期间,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共有5个年级、353名学生,分布在城区玉田村“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的5座民房里上课,为日后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航海人才。

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志愿服务宣讲员范立洋介绍,为了躲避日军飞机轰炸,学校把教室搬到玉田村仙亭山顶树林里,学生们利用树干训练攀桅,用绳索和藤条吊住浪木练平衡,在土坪上练习平台跳和高低跳等跳帮。

在艰苦的岁月里,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的师生们克服困难,硬是创下了“远离海岸线办航海教育”的世界奇迹,也铸就了一道特殊而富有历史意义的大田“海洋文化”。

抗战胜利后,从大田“集美第二学村”走出来的航海人才,陆续走向世界各地,他们向世人传播着生生不息的中国海洋文化故事。

为加强对海洋文化遗存遗迹的保护和挖掘利用,2017年,大田县成立了“第二集美学村”保护与开发工作指挥部,专门负责学村旧址的保护与开发工作。2020年,“第二集美学村”被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眼下,大田县“第二集美学村”旧址文物修缮工程正紧锣密鼓进行。

为推动海洋文化传承发展,我市深入把握海洋文化内涵,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海洋文化资源,系统梳理其存在形态、

表现形式,全面摸清海洋文化“家底”。

从山坳走向世界的“将乐窑”,是我市又一重要的海洋文化资源。

5月16日,“瓷系山海——将乐窑宋瓷精品展”在上海展出,这不仅是将乐窑千年宋瓷和百年建筑的巧妙结合,更是闽西文化和海派文化的一次奇妙碰撞。

穿城而过的金溪河,清水潺潺,碧波荡漾,是人们乘凉避暑的好去处。而在千年前,将乐窑瓷器就是顺金溪而下,后沿闽江到达沿海贸易港口,踏上海上丝绸之路,让世界看到将乐的瓷文化荣光。

“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将乐窑的产品远销海外,工匠也根据海上瓷器贸易的流行风尚不断调整工艺,从外来器具中获得灵感。将乐窑凤首瓶正是东方韵味和西亚风情的巧妙结合。”祥云轩将乐窑博物馆馆长余学云如是说。

探寻三明的海洋文化,也是在追溯三明人共同的文化记忆。而今,历史悠久的将乐窑,正以新的面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立足资源,增进交流互鉴

三明与台湾史缘久、血缘亲、文缘合、俗缘同、商缘广、福缘深,如何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走出一条具有三明特色的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我市充分发挥人文、生态等比较优势,坚持以项目合作、文化交流、乡村共建为突破口,推动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迈进。

7月13日,第十二届石壁客家论坛暨第十三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在三明学院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110余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深化客家文化研究、发挥客家文化优势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论坛旨在进一步传承客家优秀文化,推动客家文化与旅游、教育等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交流工作,促进两岸文化认同。石壁客家论坛开办以来,共有100多位台湾学者专家和嘉宾积极参与,撰写论文180篇,收编论文集60篇。

“闽台客家文化联系紧密,方言、饮食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很多。论坛为两岸学者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共同促进客家学发展的平台。”前来参加论坛的龙岩学院闽台客家文化研究院博士何雅芬说。

宁化是世界客家祖地,充分发挥宁化客家优势,打造客家学术、寻根、名人、山歌、武术等客家文化品牌,以客家亲情为纽带,密切宁台关系,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深化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合作。

朱子文化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重要载体和纽带。

自2007年尤溪恢复祭祀活动后,素有“朝廷尊崇之典”美誉的朱子诞辰祭典,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吸引众多海内外朱子学专家、朱氏宗亲前来寻根。其中,依据《朱子家礼》记载精心打造的大型歌舞情景剧《朱子礼乐·儒风雅韵》,是朱子诞辰祭典的重头戏之一。演出团曾连续两年走进台湾,受到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线上线下观众逾10万人次。

近年来,尤溪县不断加强海峡两岸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举办了朱熹诞辰公祭、第八届海峡论坛·朱子文化与旅游交流、两岸朱子文化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为海内外朱子学专家学者和热心朱子文化的有识之士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交流平台。

为推动朱子学研究深入发展和国际传播,2016年,尤溪设立“南溪书院学术奖”,迄今已开展4届,共收到海内外学者专著数十部、论文上百篇。

依托独特资源优势,我市着力培育新时代海洋文化载体,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模式——

明溪县举办“观鸟胜地 自在明溪”海峡两岸(明溪)观鸟挑战赛,为海峡两岸观鸟爱好者搭建交流互动的窗口和展示平台;沙县以“沙县小吃”为媒,与台湾联合开展的海峡两岸小吃文化交流系列活动,被列为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建宁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音乐嘉年华(建宁) 暨为“荷”而来第九届中国建莲文化旅游节活动,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两岸同胞情感……

立足特色优势,我市不断扩大两岸民间交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我市海洋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借船出海,合作共赢未来

三明,八山一水一分田。 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城市, 三明如何跳出三明看三明,善用借梯上楼、借船出海,构建具有山区特色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惟有山海携手,续写合作共赢新篇章。

2023年11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明确泉州与三明建立对口协作关系。自此,两座比邻而居的城市同心同向,续写新的山海情缘。

今年初,三明市政府与泉州市政府联合印发《泉州市与三明市山海协作实施方案》,在省内率先出台实施。两地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紧紧围绕产业协作共兴共融等5个方面开展重点协作,踏上新时代对口合作新征程。

立足既有合作基础,泉州三明持续深化交流合作,成效显著:泉州在三明创办各类企业1500余家,成立4家泉州籍商会;泉三高速公路、兴泉铁路等相继建成通车;合作共建的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日见成效……泉州已成为三明在省内经济协作最紧密的地区之一。

聚焦“海”的优势,向海借力,上海和三明的对口合作,正谱写着新时代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典范。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上海与三明正式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此后,上海市政府与福建省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两地围绕10个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专项合作,革命老区与国际都市携手向未来。

两年来,上海与三明双向奔赴、同向发力,产业项目、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新时代山海协作的浪花澎湃激越,三明将用好上海三明对口合作、泉州三明山海协作机遇,推动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阔步前行。郑丽萍 林生钟 吴振湖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