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头条 > 正文

跨越百年的沪明情缘

2024-11-17 10:41:28  吴文凯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山海与共 携手同行

跨越百年的沪明情缘

全媒体记者 吴文凯

从黄浦江畔的灯火辉煌,到三明山水的静谧秀美,沪明两地虽遥隔千里,却因百年来的深厚情谊而紧紧相连。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三明是“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两座城市红缘相连、人缘相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革命战争岁月“星火”的播撒,到“小三线”建设时期的奔赴,再到新时代沪明两地再度携手,两座城市在山海交汇中携手同行,共赴美好未来。

上海“星火”传三明

三明与上海的红色故事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上海与三明从事过革命斗争。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大地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随后,福建各地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革命烈火在八闽大地迅速蔓延。

1928年夏,在福州求学并加入党组织的青年学生官锦铨、姜敢等人受组织委派回到家乡沙县夏茂,率先建立了三明域内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沙县特别支部,隶属于中共福州市委。此后,创始人之一的姜敢以中共福州市委巡视员身份,先后3次秘密赴上海开展组织联络工作。

从中共沙县特别支部建立至1930年2月,宁(化)清(流)归(化)、大田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如点点星火,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火种撒向三明大地,三明的革命形势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1930年,毛泽东在三明吟就的《如梦令·元旦》,描绘了三明革命战争年代如火如荼的斗争场景。1931年1月,苏区中央局正式成立,加强了在上海的中央对苏区和红军的统一领导。5月,红一方面军攻克建宁城,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

随后,三明大部分区域建立了红色政权,广泛开展土地革命,红色区域基本连通成片,形成了建泰将苏区和宁清归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建泰将和宁清归革命根据地同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三明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1月,中央机关由上海陆续迁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临时中央与苏区中央局合并。

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政府内迁三明永安。一批以羊枣、邵荃麟、葛琴、胡允恭、张文郁等为代表的上海进步文化人士相继云集永安,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抗日文化队伍。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上海进步文化人士以笔作为武器,向广大民众宣传马列主义原理和全民族抗战的政策及局势,揭露民族败类的投降卖国行径,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指明抗战必胜的光明前途,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抗日救亡。一时间,省会永安文人荟萃,抗战文化空前繁荣。

南下三明献青春

千里赴征程 ,风雨南下行。

1949年前后,为了给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上海青年奔赴祖国各地,积极参加解放工作。

南下福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简称“南下服务团”),受到了上海大中学校热血青年的踊跃报名,很短时间内有2400多名上海知识青年参加南下服务团。上海圣心中学的胡荣报名后,父亲专门买来地图,指着福建说:“你看,福建连一根红线(指铁路)也没有呀!”胡荣不为所动,只身偷偷逃出来,成为南下服务团的一员。

在南下服务团里,北方解放区来的老干部(后简称南下老干部)和上海知识青年(后简称南下知青)先后有352位来到闽西北,参与三明解放与建设。在复杂的环境中,大家怀着满腔热血,参加闽西北部分区县的解放战斗,投入剿匪、镇反斗争中,参与土地改革等民主改革运动,饱经考验,成为三明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

“三明不会忘记”。走进位于三钢厂区的三明市1958工业记忆馆,六个大字赫然写在“沪明情深馆”最显眼的位置。场馆内,一个个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叙述着上海与三明的历史过往。

1958年,建设重工业基地的号角在三明吹响,沿着先辈开拓的“道路”,万余名上海迁建干部、职工和家属支援三明。

三明钢铁厂筹建和投产期间,上海电力设计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参与了复查工作,国家冶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员会、华东地区协作委员会协商,顺利地与上海市机电工业局签订供应三钢255立方米高炉2套,6吨转炉2套,500/300毫米轧机1套等设备合同。还从上海钢铁三厂、上海钢铁五厂、机修总厂等单位抽调了大批骨干和技术力量,1961年、1963年,三钢还专门派技术人员赴上海第一钢铁厂、上海第三钢铁厂学习。

除此之外,上海还对三明的轻纺工业发展给予很大的援助。从1959年到1970年,10余年间,上海三星糖果厂、奇美内衣厂、金属制品厂、傅振兴五金厂、永生第十二皮鞋厂、永昌五金厂、玻璃厂、印刷厂等18家上海轻工企业迁入三明。

以纺织工业为例,上海静安棉纺织印染厂的纺、织两部分设备和配套机构,约1700多名职工和家属迁往三明。从上海迁来后的三明印染厂使用全新的印染技术,对福建印染业的发展起了示范作用。到1992年,三明地区成为福建省纺织工业的重要基地,纺织业成为三明市主要支柱工业之一。

“上海先后向三明输入大量的知识分子、管理人才和熟练技工,迁入食品厂、皮鞋厂、五金厂等18家企业,为三明工业体系调整和‘小三线’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沪明情深馆的展板上,那段历史被这样定义。

“小三线”的大建设,不仅带来了“福建重工业基地”的光辉成就,也使三明人有了“五湖四海”的胸襟和开阔眼界,给革命老区导入了“海派基因”,为以后的系列改革和重大成就的取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双向奔赴启新程

白驹过隙,前缘再续。时间来到2016年3月,“上海—三明”航线首航飞机在三明沙县机场平稳降落,标志着沪明两地正式通航,架设空中走廊,助力互联互通,两市交流合作开拓崭新的空间。

随着三明动车站、飞机场、高速路网的配套完善,上海与三明的距离不再遥远,上海三明商会成立、三明市沪明乡亲联谊会成立、在沪“小三线”三明建设者乡亲联谊活动开展、沪闽(三明)旅游合作对接会举办……沪明两地经贸、文旅往来越来越紧密。

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沪明两地再度携手奋进,双向奔赴。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上海与三明正式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此后,上海市政府与福建省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两地围绕10个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专项合作,革命老区与国际都市携手向未来。

牵手两年多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共同推动下,三明市抢抓沪明对口合作重大机遇,构建“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3个层面的工作组织架构,形成高层互访、部门合作、区县结对机制,推进红色文化宣传、园区产业、文旅康养、农业、国资国企、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人才交流等10个重点领域专项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产业对接合作是沪明对口合作的重中之重。对口合作期间,三明市积极推进“上海企业+三明资源”“上海研发+三明制造”“上海市场+三明产品”“上海总部+三明基地”等模式,推动两地产业协同共建。其中,依托三明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基础,与上海墨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总投资30亿元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赋能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围绕氟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探索建立“人才飞地”等模式,推动含氟表面活性剂技术、上海农业新品种等技术成果及项目在三明市落地转化;围绕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领域,与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沪明临港产业园,打造集研发、生产、智能制造、功能配套为一体的百亿产业园;依托上海大消费市场,组织三明企业参加上海大型展会和“五五购物节”,推动三明优质农特产品登陆上海“百县百品”等销售平台,沙县小吃入驻上海市机关、企业、高校食堂……

11月8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之际,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招商推介会在上海三明大厦举行,130名上海方面客商参会,28个项目在推介会现场签约,总投资118.86亿元,山海携手再次按下共同发展的“加速键”。

从黄浦江边到沙溪河畔,从南下支援到对口合作,沪明两地正携手并进,奋力走出一条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路子。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