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到三明!这些地方有“fu”啦~
2025-04-10 14:46:41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蔡晓卿 |
分享到:
|
4月7日,三元区黄砂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在春日暖阳里蒸腾着工业热气,福建三明金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操控电解车间内,氢氟酸持续被电解成氟气。中国工程院院士付贤智俯身盯着中控屏上跳动的曲线,转头向企业董事长左立勇问道:“目前这条生产线日均产量如何?” 这场始于生产一线的对话,拉开了“院士专家三明行”暨“一产业一院士一团队”推动氟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的序幕。 在这场由三明市政府、福建省科协主办的为期3天的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付贤智、任其龙、吕剑,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深入三元区、清流县两地企业,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的方式,了解我市氟新材料产业情况,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用“最强大脑”助力企业攻坚克难,助推产业创新发展。 因工业而兴的三明,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地质勘探资料显示,全市萤石矿资源保有量高达1477万吨,潜在资源储量更是达到3000万吨,这为全市氟新材料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手握“王牌”,三明应如何抢滩?推进氟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支点又在哪儿?市委人才办、市科协等有关部门单位精准对接三元、清流氟新材料企业实际需求,邀请院士专家带着前沿技术与创新思维,为企业带来解题思路。 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中控室、实验室,院士专家认真倾听企业负责人的介绍,边走边看,时而驻足观察设备运行数据,时而与技术人员交流生产难点,在内心细致地打好为企业纾困解难的“草稿”。 “能否找到纯氟含量在线监测的新方法?”“有没有更适合企业的氢氟酸生产在线浓度检测设备?” 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带着 “技术清单”直奔主题。院士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科研成果,现场为企业理清头绪解难题。 “这种面对面的技术问诊太‘解渴’了!”金氟化工董事长左立勇感慨,通过院士专家“牵线搭桥”,企业有望与科研院所进行开发性探索,为引入新产品打开突破口。安美奇铝业(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斌则直言:“院士团队的‘智力支援’让企业对新一代产品研发充满信心,期待智囊团能成为我们突破技术壁垒的‘加速器’。 三元区企业的各项发展难题有了初步解决方案,清流县企业的新诉求已摆上案头。4月8日一早,院士专家驱车赶赴100多公里外的清流县,将“问诊”镜头对准氟新材料产业的另一发展阵地。 在福建中欣氟材高宝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在肯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建议企业要关注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聚焦小型化生产,利用柔性生产线,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设计的更新以及制造过程中的变动,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 在与三明博思韬科技有限公司的交谈中,院士专家认真倾听、耐心解答。面对企业碳酸锂提纯效率困境,院士专家与企业在“带料实验”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以实际数据支撑技术改进。“感觉和院士间的距离更近了!这样‘送到家’的服务,让我们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公司安环部部长杨峰表示。 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氟新材料产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三明睿鑫新材料有限公司邹雪梅对此深有感触:“希望借助院士专家的智慧,为公司发展规划进行前瞻性的判断,同时也希望他们的团队能给予技术帮扶。” 智慧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人才与政策的两翼齐飞,正为三明氟新材料产业注入强劲动力。从电解车间的监控曲线到实验室的图谱数据,从生产线的设备参数到会议室的发展规划,“最强大脑”的智慧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机遇,这场“服务到门口”的精准对接,让“企业出题、院士解题、市场阅卷”的模式在三明落地生根。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